发展设施农业为农业水污染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编辑部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3-07-27 09:19:43 浏览()次

据笔者了解,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阜庄村发展露天设施农业,取得了良好的增收和水污染治理效果,为科学利用水资源和妥善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一个崭新思路。

狭义的设施农业是指采用人工技术手段,通过设施建设改变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广义上,各种涉及设计和建造设施的农业都可看作是设施农业,其根本目的在于改变自然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或质量。

阜庄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将散乱分布的低产稻田、菜地等统一流转,通过土地平整以及沟渠、道路、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路成网、田成方、沟相连、渠相通”,并利用村里的低洼地和小河,在农田周边建设生态埂、生态沟、生态塘、生态廊道和生态斑块等。水系连通后,农田排水首先流入生态沟完成净化,随后排入生态塘二次净化,而田边的泵房将尾水引入农田进行灌溉,既解决了农业灌溉用水来源问题,又循环利用养分,实现了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近零排放。此外,在农田水资源受人工有效控制后,当地群众利用“水淹”这一传统办法除虫除草。具体来讲,就是初春犁地前,泵水淹地。此时,水浸可杀死大多数虫卵和病菌。淹过水后,土壤中的陈年杂草提前发芽生长,插秧前再翻耕土地就可除去一部分。同时,该村还建起蜜源植物带,为授粉昆虫提供蜜源,还为有益昆虫及动物提供栖息地和庇护所,有效防治水稻病虫草害。

阜庄村的露天设施农业成效显著。一方面,水稻全生育期一次性施肥,不打农药和除草剂,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产品生态化后,市场售价提高,增收明显;另一方面,农业废水不再直接排入地表水中,改善了周围水环境质量。

阜庄村的设施农业做法是可以复制推广的。根据该村的经验,在一定的农田范围内,农业灌溉用水通过基础设施联通、相对封闭起来,可以实现循环利用。这就需要对现有农田进行必要的平整改造,以保证水流顺畅。泵房将水从低处加压提升后,灌溉水应从地势高处顺次流下,均匀分配到每块农田。在反复浇灌过程中,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被充分吸收,避免了外排产生的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灌溉系统就是农田的血管,完善了灌溉系统,局部的水资源损耗将下降,抗旱能力将提高;循环利用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这样的露天设施农业,总体投入不一定很大,却可以长期受益,应有计划地实施。至于分区灌溉的规模,要依据当地自然条件灵活调整,既减少一次性建设投入,也兼顾长期运行成本。

农业废水是一个相对概念,若直接排入周边地表水中,无疑是有害的,但用于循环灌溉,就成了受欢迎的“营养汤”。将农业废水局部循环起来使用是好事,但还要进一步拓展使用方式,如使用长机械臂喷洒等,以实现成本低、效果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