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3-05-16 00:30:43 浏览()次

长在绿水青山之间的传统村落,传承着古老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是一个个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些传统村落正在悄无声息地消失,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些承载着乡愁的村落若干年后或许将难觅踪影。因此,如何在新的发展条件下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所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仍然是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应解决好“为谁保护”“谁来保护”以及“怎样保护”的问题。

人是传统村落保护的第一要素。保护传统村落,要把人的因素摆在第一位。我们通常侧重于传统村落风景的美,却往往忘了人才是一座村落最美的风景。我们不能打着新农村、城镇化、村落保护的幌子,不顾农民合法权益,搞强制拆迁。人都被迫离去了,只留下农村及传统村落的历史景观,那些文化记忆还会继续保存吗?文化传承的作用与功能还可维继吗?因此,有效解决好“为谁保护”“谁来保护”以及“怎样保护”的问题至关重要。一方面,解决好村落中的原住民问题。传统村落保护要见物见人见生活,原住民是村落文化的创造者、拥有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保护者,传统村落保护不仅不能忽视他们,还要在保护中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是村落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村落文化的承载者,只有他们才能真正保护、传承这个村落特有的民俗、技艺、人文环境等文化遗产,也只有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价值。因此,要充分尊重原住民的主体性,推动原住民增强文化自觉,主动投身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再生产中。另一方面,激活并培育掌握各类专业技术的“工匠人才”。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建筑修缮技术不同于城市,每个古村落产业如何发展也没有成熟路径可循,地方民俗衍化和手艺传承又各具特色,因此,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对人才需求非常迫切。一是熟悉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传统文化的规划建设从业人员,能够就传统村落的规划、建设和监督管理做好指导。二是熟悉农村历史民居建造技艺的能工巧匠,在历史建筑、古旧民居修复方面具有独有的技能。三是热爱非遗的文化传承人才,他们是传统村落活态文化的保护者,是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有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人才的跟进,才能让传统村落的文化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人才要素是所有要素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要素,用好了,就能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传统村落保护方式更新催生保护发展新路径。传统村落形成于漫长的历史进程。这些村落多有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多元的乡土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也是进一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地。自2012年我国启动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以来,先后已有六批传统村落入选国家级保护名录。2020年,在挂牌保护制度基础上,我国开展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机制上开始了新的探索。一方面,在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工作基础上,国家推出了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为实现“整体推进”“串线成片”带来了集聚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从这里可以看出,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能够科学把握传统村落连片保护的整体风貌和定位,细化范围内村落的任务和作用,有效避免了“千篇一律”和“同质竞争”,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保护利用效果。另一方面,在保护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实现活化利用、以用促保。首先,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是活化利用传统村落最倚重的优势资源,文化挖掘保护应做到“既见新村又见乡音,既见新貌又留古韵”。其次,要突出“产业赋能”。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山水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后,要营造浓厚的非遗传承氛围。物化和可视化非遗,保护非遗传承人,营造老艺人肯教、年轻人肯学的良好传承氛围。将具有重要价值、体现农村地区传统文化精华的非遗纳入保护名录,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开启非遗活态传承,繁荣村民文化生活。

保护传统村落应把握保护与利用平衡原则。传统村落是留住乡愁的主要承载地。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许多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但在具体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地方热衷于在传统村落原址上弃旧建新,破坏了村落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有些村落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将村落的原住民进行搬迁,导致一些非遗在原住民搬迁过程中遭遇了流失。因此,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应把握保护与利用平衡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保护第一原则。首先,应当把传统村落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路径,在进行开发时充分考虑资源承载力。其次,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应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得不到妥善保护,既不利于旅游开发的持续开展,更会让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遭到破坏。最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通过村落发展带来的经济收入,反哺到村落居住环境改善中,提升村落自身造血能力,让更多人留下来,吸引更多人到村落感受独特的村落文化,提升村落原住民文化自信,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平衡。二是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创新原则。首先,挖掘文化与时代需求的融合点。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培育特色非遗文化产业,促进衍生产业链的发展。其次,赋予传统村落文化现代表达形式。传统村落中所蕴藏的天人合一、耕读传家、邻里守望等文化内核,贯穿于历史文化长河。因此,对传统村落中至今仍值得借鉴的文化内涵要赋予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最后,加强传统村落文化的创新型转化,促进传承创新。多元化传承方式是实现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抓手。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文化传承方式,发挥新媒体的整合优势,通过新媒体传播渠道进行非遗音频、视频、文本的发布,让乡愁既能留得住,又能感受到。

编辑: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