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贝伦会展中心外高大的热带树冠落在地上,亚马逊的空气湿润而温柔,带着植物特有的香气。COP30中国角的“央企绿色低碳行动实践”边会即将开始,中外来宾带着期待与专注陆续落座。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11-20 23:27:48 浏览()次

金黄色的银杏叶为深秋的北京增添了几分浪漫,吸引了很多人打卡拍照,但掉落的银杏果却带来了不少烦恼:被踩烂的银杏果不仅黏脚,而且味道呛人。有摄影爱好者戏称:“拍出来是天堂,闻起来是炼丹。”虽然相关单位已经增加了清扫频次,还通过提前剪枝等措施,控制结种数量,但仍难以完全消除异味的影响,引发不少人的吐槽。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春天因花粉“冒烟”而登上热搜的圆柏。当时,不少花粉过敏者发出“能不能把圆柏全拔了”的呼声。两种深受市民喜爱的树木,却因自身的自然特性引发争议,促使我们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自然?是一个被“驯化”的、完全服从人类审美和舒适度的“自然”,还是一个充满野性、偶尔也会带来不便,但却真实、完整而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

无论银杏还是圆柏,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用来妆点城市的“功勋树种”,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些树木在城市中存在已久,之所以从备受赞誉到引发争议,恰恰反映了市民对城市环境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进入到“好不好”的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不仅需要绿色,更需要健康、舒适的绿色。这种需求的升级,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向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这些“美丽的烦恼”,简单的砍伐或替换并非最优解,真正的智慧,在于学会与一个不那么完美、但更具生命力和完整性的自然共处。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本就包括开花、结果、繁衍、凋零等各个阶段,我们喜爱圆柏的四季常青和银杏带来的金黄色浪漫,也应当理解花粉和落果是它们生命循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就要接受其短暂的影响。

事实上,这些看似“不受欢迎”的特性,往往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银杏为例,银杏果的外种皮富含丁酸、戊酸等短链脂肪酸,这些物质会在外种皮破裂、发酵后挥发出强烈的气味。这种气味让人不适,但银杏需要借助它吸引食腐动物来传播种子。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需要保持其复杂性——害虫为天敌提供食物,枯枝落叶滋养着分解者,各种生物通过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活力。

当然,接纳“不完美”,并不是要被动地承受伤害,而是要学会更加智慧的共处之道。比如,可以通过优化树种配置、建立预警机制等方式来减轻影响。我们还要学会与自然保持适当的距离,要欣赏野生动物的美,但拒绝亲近和投喂;要探索荒野,但应尽量减少干扰。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我们既要享受自然的馈赠,也要包容它的个性;既要改造自然为我所用,也要尊重自然的内在节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