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9月22日至2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9月1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等介绍有关情况。
《杭州宣言》将在大会发布
“本届大会预计将迎来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代表参会,其中包括1000余位境外代表。会议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何宏平介绍说。
何宏平表示,大会还将发布《杭州宣言》,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生态环境挑战、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在展示我国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成就的同时,大会也将积极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主席单位,联合相关部门,依托“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系统推进科学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濒危物种保护方面,通过推进国家公园与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等,大熊猫、东北虎豹、藏羚羊、长江江豚、福建天麻等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种群稳步恢复,栖息环境持续改善。
在生态系统与物种监测方面,组建了包含44个国家级野外台站的“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联合开展全国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估,揭示其演变趋势与驱动机制,为开展全国生态环境决策、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基础科学数据。同时,建成“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对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土壤微生物、森林、草原、荒漠等生物多样性主要类群和类型开展系统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
“我国积极参与并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探索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作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主席单位,中国科学院联合相关部门,依托‘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系统推进科学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何宏平表示。
深度参与全球的生态环境治理
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被联合国列为全球三大环境危机之一,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我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席国,引领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持续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张玉军介绍,本次大会的主题“人与生物圈计划”,与“昆蒙框架”在目标上高度一致,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共同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本届大会将全面展示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他表示,生态环境部和相关部门一道,坚定不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了国务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印发实施了一系列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政策性文件、战略行动计划和重大工程方案。同时坚持制度创新与保护行动并举,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创设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力度,持续开展“绿盾”重要生态空间强化监督。
“此外,通过科技赋能强化支撑,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走航巡护车,以及网络信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多尺度、多层次、常态化地采集数据,建设监督性调查观测网络。”张玉军说。
另外,在深化国际合作方面,生态环境部还推动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深化“南南合作”,推动国际履约,协同应对生态环境领域的全球性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人与生物圈计划’和‘昆蒙框架’的协同增效,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共建和美永续、万物共生的清洁美丽世界。” 张玉军表示。
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首要地位,也是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将更多优质生态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解决了过去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分割、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等问题。”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袁继明说。
他表示,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通过整合120多个现有的自然保护地,设立了5个国家公园,实行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治理,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稳步向好。比如,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地植被盖度和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30%和11%以上,近五年向下游年均输水量增长百亿立方米,地表水质稳中向好,藏羚羊、雪豹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自然保护地内及周边生活着大量居民,实施惠民政策,支持发展绿色产业成为他们从生态保护中获益的保障。当前,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地依托自身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持当地社区开发优质特色农林渔牧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例如,一些生物圈保护区支持村民发展种植业,选聘村民担任护林员、科普讲解员,还为村民修建道路、桥梁等,带动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关于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这个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国家公园法》,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规定,也将为我们后续推动《自然保护区条例》的修订和制定自然保护地管理政策制度提供指导,发挥深刻影响。”袁继明表示。
编辑:程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