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 无痕旅游 留住自然本真之美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9-17 11:08:04 浏览()次

国庆长假即将来临,很多人已经在谋划出游事宜。不久前,中国林学会、中国旅游协会、中国登山协会联合发起“爱护绿水青山 倡导无痕旅游”倡议,呼吁公众提升旅游活动中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实际行动呵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承载着无数人的诗意向往。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蓬勃发展,人们走进山野、亲近自然的机会日益增多。然而,一些不文明、不环保的旅游行为,却给山野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有的游客随意采挖植物、菌类,导致山林植被遭到破坏;随手丢弃垃圾,白色污染物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感。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当下的旅游环境,更对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构成威胁。在此背景下,“爱护绿水青山 倡导无痕旅游”倡议的发布,为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明确指引。

此次倡议提出了5方面内容。其一,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这意味着游客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观察者、体验者、保护者的身份融入自然,而非以征服者的姿态肆意妄为。其二,遵守自然保护地和林区相关规定。这是保障山林安全与生态稳定的基础,可避免因人类活动对生态敏感脆弱区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其三,尊重自然、保持山林原貌。这是对自然万物最基本的尊重,不采挖、不攀折、不投喂、不破坏,方能让自然保持本真之美。其四,倡导绿色低碳、开启无痕旅游。这需要游客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妥善处理垃圾,合理选择活动区域。其五,传播无痕理念。这是鼓励游客成为生态文明的传播者,以自身文明行为影响他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为推动“无痕旅游”理念落地生根,政府层面要强化法治建设和长效监管。一方面,加快完善生态旅游法律法规,明确对破坏山林植被、随意丢弃垃圾、损毁自然遗迹和文物古迹等行为的惩处细则;另一方面,加大监管投入,在重点山林景区增设智能监控设备,运用AI技术识别不文明行为,实现实时预警与精准监管。

旅游企业作为旅游活动的组织者与服务提供者,要切实负起责任。旅行社应将“无痕旅游”纳入导游培训体系,要求导游在出发前向游客详细讲解“无痕旅游”的具体要求,行程中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和劝阻。景区则需优化配套设施,在入口等显著位置设置“无痕旅游”宣传板与提示语。合理布局垃圾桶、分类投放点,方便游客处理垃圾。

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不可或缺。各类生态环保组织可深入景区、学校、社区,开展“无痕旅游”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组织环保实践等形式,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升公众认知水平。媒体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播放“无痕旅游”主题公益广告,曝光不文明行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同时,每一位游客都应将“无痕旅游”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出游前主动查阅目的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定,旅途中约束自身行为,不触碰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旅行后分享美景的同时,也要分享“无痕旅游”的经验做法,带动身边人自觉践行“无痕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