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环科院以干部素质提升助力生态支点建设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9-02 10:47:20 浏览()次

加快建成支点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任务。湖北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强调,要提能善为、担当作为,奋力在支点建设中建功立业。今年以来,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湖北省环科院)紧扣“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以“六讲六能”为主线,锻造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技术支撑、社会服务中坚力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讲政治,打造党建聚能高地

“湖北省环科院是政治机关直属事业单位,讲政治是首位的,要打造一支又红又专的环保铁军队伍。”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正是湖北省环科院矢志不渝的初心。

学什么?怎么学?湖北省环科院通过构建“班子领学、支部联学、授课辅学、警示教学”学习机制,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以高度政治自觉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学习制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带头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确保思想与行动同频共振。

在洪湖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的第一线,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冲锋在前、党员带头攻坚,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生态支点建设的强大动能。在连续四年创新打造支部结对“互帮互学”“联学联建”“共建共进”“共进共促”党建品牌的基础上,今年接续开展了“互联互促”活动。规划所党支部获评第六届省直机关“红旗党支部”,4个基层党组织和7名党员荣获厅“七一”表彰,党建引领的示范效应不断彰显。

讲站位,打造思想铸能高地

坚持围绕“国之大者”“省之要事”,以高水平智库助力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聚焦支点建设战略目标,干部职工深入调研,对建成以“生态环境优渥”为显著特征的生态支点开展系统分析、多维分析、比较分析,形成《关于提升我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有关建议》等高质量成果,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守护湖北良好生态禀赋和本底,是建设生态支点的坚实基础和核心使命。湖北省环科院围绕长江大保护、污染防治攻坚、绿色低碳发展等六大关键领域,提出系列具体化、可操作的举措建议,牵头编制并推动印发《关于实施美丽湖北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的行动方案》,成为省委、省政府锚定支点建设目标出台的“七大战略”行动方案之一。

改善洪湖流域水质是落实中央巡视立行立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要求的重大政治任务。湖北省环科院认真分析洪湖污染溯源数据,科学核算洪湖污染内源和外源总量,解析外源中农业面源、城镇生活源的贡献比例,系统提出“控源、截污、活水、修复”的综合治理策略。选派专业骨干长期驻点部省联合工作组开展工作,到今年8月,洪湖“降磷退Ⅴ”成效持续巩固,水质连续8个月保持Ⅳ类,总磷浓度明显下降。

这样的做法也在湖北的其他重点湖泊、重要水域上演。通过探索建立“技术河长”“技术湖长”制度,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与湖泊保护深度融合,智慧梁子湖管控平台成为智慧湖泊治理的“打卡地”,参与实施的城市内湖遗爱湖水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实践项目被评为2025年(第二届)长江大保护优秀实践案例,充分彰显了智库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讲创新,打造科技增能高地

科技创新是驱动生态支点建设的核心引擎。湖北省环科院将提升科研攻关能力作为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关键抓手,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急实战中锤炼干部本领,为生态支点建设注入澎湃科技动力。

瞄准生态环境领域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有序实施55项在研项目,新增承担重大项目5项,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湘赣鄂区域滞留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与应用”成为“十四五”全国首次由省级环科院牵头的国家重点大气专项项目。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干部职工展现过硬技术能力与责任担当。在今年春节期间发生的环境应急事件中,迅速组建党员技术突击队,凭借扎实功底实现快速响应、精准溯源,为高效处置、应对舆情赢得了主动,获上级部门高度评价,体现了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硬核素质。

着眼长远发展,大力夯实科研基础能力建设。华中区域危废废物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中心初步设计获得批复,成为湖北省生态环保领域继“中碳登”、国家环境二噁英华中分中心之后承建的第三个国家级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平台。建成投运全国首个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超级站”。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生物安全风险交织的新形势下,为提升在病原微生物、环境健康领域的溯源、监测与科研能力,建成了全国生态环境系统首家建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目前,已经构建形成了“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科研移动平台”高能级科研平台体系,为提升全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干部成长提供了更广阔创新舞台。

讲服务,打造实践提能高地

湖北省环科院始终将服务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作为“第一职责”和干部能力提升的“主战场”,在广阔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

主动作为,自主形成并不断深化支撑保障“十大模式”,全方位服务流域综合治理、长江大保护、环境质量改善等核心任务。今年5月,在广州召开的第十三届环境院所长会议上,湖北省环科院主要负责人以《以新能力新模式新动能助推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作了主旨报告,得到广泛赞誉。

积极开展技术援藏、技术援疆行动,在大气环境监测、O3和颗粒物协同治理等方面为山南市输送人才支持,留下带不走的技术,选派赴西藏挂职锻炼的技术骨干获得“西藏自治区第十批援藏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年均高质量完成生态环境治理项目350余项,技术服务规模与效益稳居全国省级环科院第一,这正是其卓越实力与担当精神的最佳例证和生动注解。通过精心打造“丹江口守水管家”“园区环保管家”“企业环保医生”等特色服务品牌,形成了多层次、全领域、全覆盖的环境技术服务链,行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讲协作,打造团队汇能高地

湖北省环科院强化“一盘棋”联动,打破科室壁垒,统筹业务及职能科室精锐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建立高效调度分析机制,为全省“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专项规划编制提供坚实、集成化的智力支撑。

坚持“行动向外、管理向内”年度发展策略,推行“板块作战、集团出击”模式,湖北省环科院院领导率先垂范,带队深入各地市州和重点县市开展调研帮扶,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创新实施“片长制”,院党委领导分片包保全省17个地市州,聚焦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痛点难点,提供科学、精准、有效解决方案。

在内部管理上,院党委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实行“一周一碰头、一周一调度”,上下一心、同心同向,树牢“宁可上前一步有交叉、不可退后一步有空档”的大局意识,确保各项重点任务高质量、高效率推进。

精心策划“春·学悟”系列活动、中层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等,常态化开展入职筑基培训、职业素养强训、前沿研究拓训、专项攻坚实训,邀请行业权威、业务精英传经送宝。选派优秀职工赴上级单位、基层部门挂职锻炼、跟班学习,拓宽视野、提升格局,促进共同成长。

讲作风,打造廉洁赋能高地

湖北省环科院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建立党委、支部、党员三级责任传导机制,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推动工作作风实现大转变。从改文风会风、降运行成本、优内控流程等小切口入手,制定改进文风会风8条措施,切实精文简会、提升效率;出台降本增效方案,精简非必要支出;优化管理流程,提升质效。

“突出抓好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学习教育,引导大家养成好习惯、好作风。”湖北省环科院以抓关键少数为突破口,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既加强日常监督约束,又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组织“三类干部”参加项目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控等专项培训,带动引领全体干部职工时刻保持清醒政治头脑,严守纪律规矩,强化宗旨意识,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经得起风浪考验,担得起时代重任。

进入发展新时期,湖北省环科院提出了加快建设一流环境科研机构、一流环境学科、一流环保智库“三个全国一流”的战略目标。当前,全院上下正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以干则干好、干则一流的作风态度,全面对标争先,在带队伍、提能力、强纪律等方面加快培育“十个指头弹钢琴”水平,更好应对“一难两难多难”局面和“既要又要还要”需求,为支撑生态支点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