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保康县大畈村安置天子湖库区移民做足生态文章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6-04-01 18:27:05 浏览()次

图为大畈村干净整洁的村中楼房。   

    ◆本报见习记者余桃晶

  通讯员陈艳婕

  初春时节,走进湖北省保康县寺坪镇大畈村,一幅惬意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宽阔的大道处处洁净,颇具地方特色的小洋楼沿路排开,山脚的“天子湖”如一弯玉带将大畈村环抱入怀……呈现在记者眼中的是一幅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的画面。

  近年来,大畈村抢抓创建全省生态旅游示范村机遇,围绕风情小镇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创建,逐步从过去的移民村、落后村变成省级宜居村庄,市级文明新村、生态村、美丽乡村。

  村容美

  人人都是环境建设者

  来到大畈村中,一排排具有地方特色的小洋楼整齐划一、别有风味。抬眼望,四周山脉层峦叠嶂郁郁葱葱;低头看,天子湖碧波粼粼,再现“春来江水绿如蓝”美景;不远处,山坡上的茶园一片绿意盎然;村庄里,远道而来的游客或垂钓、或摄影、或散步,悠然自得,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梦里水乡、世外桃源的美景。

  然而,这样一颗熠熠生辉的山中明珠,过去却是藏在山旮旯里无人问津的穷乡僻壤。保康县地处鄂西北,是湖北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作为山区县,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最大问题,村庄环境“穷、乱、差”,群众生活和出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再美的景色也只是养在深山无人知。

  2007年,大畈村依托天子湖库区建立起了寺坪电站,湖区的移民如何安置?移民后如何安居乐业?

  大畈村做出极有远见的规划——将分散居住的87户284人迁入居民小区,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户型设计,统一建设标准,建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宜居新村。投资33万元,将弱智人、重度残疾人和无子女的老人共9户18人整体迁移到集中供养点,全村率先消灭了土坯房和危房。

  大畈村利用创建全省生态旅游村的机遇,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风情小镇建设的重头戏,通过召开大会、播放广播等不同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争取群众大力支持。

  生态旅游建设离不开花草树木,村庄绿化是一大重点。大畈村有山场3917亩,绿树成荫是大畈最大的财富,在此基础上大畈村再流转土地120亩,栽植果树4500棵,在村庄栽植绿化景观树木3800余株。

  “路边一律栽行道树,农户一律配垃圾桶,垃圾集中处理,污水一律入管网,居民点一律安装太阳能路灯,土危房一律消危新建。”大畈村支书樊金明说,新农村建设就要从改变面貌开始。

  据介绍,2015年,大畈村已经安装道路防护栏1300米,争取资金500万元进行公路刷黑,打造小景点6个,栽植绿化树木18000余株,油茶6000株,地被苗5000余平方米,沿线环境大为改观,村容村貌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富

  人人都是生态受益者

  临近中午,记者来到大畈村一组村民向祖宝的农家乐,他和妻子正在忙进忙出地招待客人。去年他家的农家乐正式开业,这间农家乐成为他一家生活的收入来源。

  向祖宝告诉记者:“附近保康县城、襄阳市、丹江口市来钓鱼和游玩的客人很多,一个月将近一万元的收入不成为问题。”向祖宝家的农家乐有4套客房,为游客提供住宿和就餐服务,吃的是天子湖捞上来的河鲜,各色时令蔬菜种在屋后,鸡、鸭、猪肉是自己养的,所有的食品都是绿色的,很受游客欢迎。

  “寺坪水库水质优良,鱼类品质也非常好,吸引了大量的钓鱼爱好者。”寺坪镇政府副镇长刘玉宝说,从四面八方而来的“钓友”和游客越来越多,为游客提供吃、住的农家乐应运而生。

  在寺坪水库旁边的天子湖畔农家山庄,店老板朱瑞云正忙着安排员工给进入库区垂钓的游客送盒饭。朱瑞云告诉记者,每年一入春,来这里休闲垂钓的游客就呈现递增态势,现在正是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朱瑞云说:“我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这都是沾了‘生态旅游创建’的光”。

  刘玉宝告诉记者:“大畈村发展定位是生态旅游,近年来,大畈村建设了天子湖门牌、停车场、钓鱼台。我们还将举办美食节、龙舟大赛和叉鱼大赛,尽快把天子湖人气提起来。另外,我们借助四周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湖区山色等景观,将大畈建设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水上运动和养生康体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村。”

  在创建全省生态旅游示范村过程中,借助优越的生态环境,大畈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发展600多亩核桃等经济林,建设105亩由樱桃、橘子、石榴等组成的果园,形成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的生态观光林,着力打造天然氧吧。

  依托天子湖湖泊资源,大力发展养殖业,为群众积极搭建致富平台。寺坪镇大畈村村民马维平利用寺坪电站形成的30多公里1.5万亩库区水面,组织112户村民成立南河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立体生态深水养鱼。“我们利用天子湖的天然水体养殖各种鱼类,能取得成功得益于这一方生态环境的保护。”马维平说,天子湖养的鱼远近闻名,上海、河南等地的客商经常专门过来订购,产品在市场上不愁销路。

  村门一开,财富滚滚来。围绕绿色发展这一主线,大畈村发展农家乐45家,重点开发旅游养生、绿色食品、休闲娱乐等旅游项目,仅天子湖库区年接待游客就达2000余人次,综合产值达100多万元。

  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城乡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前来洽谈农业开发项目。“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根据天子湖自身特点,按照‘一轴六片’的发展格局,打造一个大型的‘梦里水乡’,做大乡村旅游经济。”刘玉宝说。

  村风好

  人人都是生态维护者

  尝到了生态环境带来的甜头后,“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开始在全村村民的心中渐渐生根。

  行走在大畈村中,处处可见的分类垃圾桶,最大的感受就是特别整洁,几乎看不到一片白色垃圾、找不到一处卫生死角。

  “以前我们这个村环境脏乱差,污水门前流,垃圾随处扔。这两年农村环境整治,家家户户门口都安装了垃圾箱。村里还有了保洁员,跟城里一样每天都有人做卫生。”大畈村69岁的柳老太笑着说。

  “前年9月,村里正式聘任我为保洁员,每年支付我8000块的工资,还配备垃圾清运车,让我负责全村的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大畈村保洁员龚允德告诉记者。

  黄绿两色的垃圾分类收集桶、机动垃圾收集车、钩臂车、人工湿地、污水管网……这些都是大畈村新装备的现代化环卫设施。“目前,我村228户,共有400多个垃圾桶,4个垃圾中转站,2辆机动垃圾收集车、1辆钩臂车、5名保洁员,设备、人员都配齐了。”村支书樊金明介绍说,“我们还投入80多万建成了一个日处理能力为100吨的人工湿地,我们污水管网已经铺设了3200多米。”

  如今,“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在大畈村已建立,为保康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树立了典型。“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大畈村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完善长效管理体系,确保垃圾处理资源化、无害化、长效化”。

  另外,村里农户普及了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38个,还组织村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开展美丽家园树新风活动,并定期进行环境卫生评比、十星级文明农户评比。

  村里推广“一建三改”后,村民纷纷改建了家里厕所和猪圈,用上了沼气,臭味没了,环境也干净了。现在的大畈村除了整齐的楼房、成排的树木,在充满城市气息的街道上,再难见垃圾、猪圈和厕所。村庄美了,村民心里说不出来的舒坦。

  谈起从贫困移民村到生态示范村的蜕变之路,村支书樊金明感触很深:大自然赐予大畈村丰厚的绿色财富,保护绿色、发展生态,是该村向前发展的第一要义。在走生态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如今的大畈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旅游长足发展,“生态大畈,梦里老家”的美好蓝图渐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