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小鲵自然保护区--呵护三净之地 捧出龙山奇珍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6-07-01 13:26:46 浏览()次

    名称:安吉小鲵自然保护区

  地址:天目山北麓的安吉县

  保护对象:安吉小鲵

  简介:1985年成立,2016年2月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242.5公顷,海拔在300米~1500米,区内山高水长,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95.8%,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

  ◆本报通讯员龚黎华 俞力鹏 记者晏利扬

  2016年 2月1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里又多了一名新成员——浙江安吉小鲵自然保护区,这也是浙江省唯一以动物命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名片——

  全世界只有安吉拥有

  安吉小鲵自然保护区地处天目山北麓的安吉县,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优质的生态自然环境,使位于海拔1350米泥炭藓沼泽湿地中的珍稀两栖动物——安吉小鲵得以保护。

  2012年3月12日,天目山管理局科技人员杨淑贞等人来到安吉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山湿地——千亩田这片人迹罕至的地区考察,当他们走近一个枯草包围的水坑时,却见有大量的生命体存在其中,大家顿时兴奋起来。这正是珍稀特有动物——安吉小鲵产下的卵形成的一堆堆卵囊。水坑旁,科技人员还发现一条安吉小鲵的成体。

  天目山管理局表示,这是首次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发现安吉小鲵。

  安吉小鲵 ,学名:Hynobius amjiensis,是小鲵科小鲵属的两栖动物,也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全球只有浙江安吉的龙王山发现过安吉小鲵。数万年来,它们一直生活在这里,别的地方都没有,由此而得名。

  1992年,安吉小鲵首次被发现,2004年被列入全球极度濒危物种,珍稀程度与大熊猫、华南虎、扬子鳄等一样。安吉小鲵是一种极度濒危物种,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调查,安吉小鲵出现的范围不足100平方公里,分布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其栖息地面积和质量都在持续不断地下降。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主任胡忠於说,平时,安吉小鲵生活在草丛中,以昆虫、蚯蚓、小鱼为食。

  两栖类动物是人类生存环境最好的报警器。它们被誉为自然环境中“矿井里的金丝雀”。据悉,安吉小鲵可预警环境质量,它们也是两栖动物,对周边环境相当敏感,水、空气、温度一有变化,就能迅速反应。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的余立鹏告诉记者,每年2月~5月是安吉小鲵的繁殖季节,它们的踪迹偶尔能在千亩田看到,但是不刻意看还是很难发现,不在繁殖季节时,则更难看到。

  杨淑贞回忆道:“它们的体表皮肤呈青灰色,背面是灰褐色的,体表像泥鳅一样光滑,初看像壁虎,尾巴扁,最奇特的是背面上,就像人类的胸肋骨,肋沟很明显,内侧为淡灰色,而成体的安吉小鲵只有筷子的2/3长。”

  保护——

  完善管理加强科学研究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主任胡忠於说:“安吉小鲵已知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只认准‘千亩田’这块宝地,如果保护不当,灭绝概率很大。"

  为此,自1985年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保护区不断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今有健全的管理机构、稳定的管理队伍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在保护管理、科研宣教、森林消防和社区共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2003年,保护区在安吉小鲵栖息地所在东关岗林区设立管护站,建设管护站房和宣教等设施,配置森林消防器材设备,聘请管护人员常年驻守管护,完善林区巡护和进山管理制度。2008年起,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建设,重点实施安吉小鲵物种保护及人促进栖息地自然生境恢复建设。2011年~2013年建设湿地保护浮桥及森林消防视频监控系统,做好林区人类活动引导和森林消防防范工作。2016年建设东关岗哨卡、登山引导、防火道围栏等设施,并积极落实栖息地为保护区核心区的管理规划。

  与此同时,为加大对这一濒危物 种的保护,保护区加强科研工作。2007年,开始探索安吉小鲵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探索其濒危机制。从2008年开始,密切关注安吉小鲵的种群现状及其栖息地现状。

  2010年,保护区与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李丕鹏教授携手开展安吉小鲵保育研究,当年成功放归人工孵育的亚成体40条,从而扩大它的野外种群,而减少“大吃小”、“老吃弱”的互相残杀概率。

  2013年~2014年,开展全国第二次野生动物调查的安吉小鲵专项调查,以便弄清楚其生物学与生态学,分布范围与数量,从而进一步做好保护工作。2015年至今,与浙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浙江省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开展安吉小鲵濒危机制研究。

  为了谋求可持续的发展,保护区还制定了发展规划。2015年初,经省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专家论证,将重点保护对象由保护生态系统调整为保护安吉小鲵,并编制《保护区2016—2025年总体规划》。根据保护区总体规划,未来10年,保护区规划建设项目总投资5700.2万元,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以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切入点,控制性地开展生态旅游,将保护区建成集保护、科研、宣教和合理利用于一体的综合型、开放式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