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卫星,中非气候变化合作的纽带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05-17 12:16:49 浏览()次

 4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方秉持“授人以渔”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南南务实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此时,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正在600多公里的高空中,默默守护着埃塞俄比亚的国土。2019年12月20日,这颗中国援助的卫星,带着中国人民的美好祝福,带着埃塞俄比亚人的期待,成功发射升空,为埃塞俄比亚抵御气候变化、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数据和科技支撑。

  一颗卫星的请求,牵起中埃两国纽带

  时间拨回到5年前——2016年,时任埃塞俄比亚科学与技术部部长的阿比·艾哈迈德向中国提出了一个特殊但诚恳的请求:希望中国能够捐助一颗卫星,帮助埃塞俄比亚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接到请求后,中国高度重视,本着应对气候变化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经过各方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同意了埃塞俄比亚的请求。2016年10月4日,双方签署了关于援助埃塞俄比亚遥感卫星系统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谅解备忘录。

  卫星(ETRSS-1)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地面系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于农业、林业、水资源和灾害监测等领域。

  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埃塞俄比亚所赖以生存的咖啡种植等农业产业受到巨大冲击。据推测,到21世纪末,埃塞俄比亚可能会失去超过40%的咖啡种植面积。

  援埃塞俄比亚卫星系统项目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巴黎气候大会讲话精神和加强“一带一路”国家在技术领域合作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提升双边关系、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

  “援助卫星,我们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位相关负责人说,这不仅是埃塞俄比亚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也是中国第一颗援外卫星,更是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个卫星项目。

  中方采用星地一体化思路,为埃方提供包括卫星、地面系统、卫星发射、项目培训在内的“一站式交钥匙”系统解决方案。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中方为埃塞俄比亚量身打造适合埃方国情的卫星。“不仅要考虑到埃方的实际能力和需求,还留出了未来升级的空间。在具体设计时,我们甚至考虑到埃塞俄比亚经常断电的现实情况,提高了卫星的在轨自主管理能力。”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埃塞卫星副总师谭田介绍说,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基于成熟的微纳卫星平台研制援埃塞俄比亚卫星,星上配置多光谱宽幅遥感相机。

  开展技术培训,中国工程师克服困难坚守岗位

  在设计卫星的同时,针对埃塞俄比亚的技术培训也在悄然展开。“从2018年开始,我们在中国一共进行了4次培训,在埃塞俄比亚,我们又手把手教了4周。在这之后,我们的设计师坚守在当地,指导并协助埃塞俄比亚工程师运营卫星系统3个多月。”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埃塞卫星地面系统负责人告诉记者。

  相比卫星设计制造和人员培训,地面系统的建设却是一波三折。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附近一座海拔3200米的山顶上,一套4.5米高的白色卫星天线与周边荒芜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这里是中国援建埃塞俄比亚的第一套卫星地面接收系统。

  “好几次由于站上停水停电,我们饿了只能啃方便面面饼,渴了只能去翻找横在地上的水瓶里是否还有残留的水。“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埃塞卫星地面系统一位现场设计师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的工程师们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岗位。“我们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每日仅休息四五个小时。最终,地面集成测试完成,跟星成功。”在日记本里,这位现场实施设计师欣喜地写道。

  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典范

  2019年4月26日,已经成为埃塞俄比亚总理的阿比·艾哈迈德访华,在繁忙的日程中,特意挤出时间去参观了刚制造出的卫星。

  “项目难度很大,很多困难是我们事前没有想到的。我们中方团队希望卫星能够真正为埃方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发挥作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颗卫星承载了埃塞俄比亚的梦想,是他们进入航天俱乐部的一个期望。”

  2019年12月20日,埃塞俄比亚创新与技术部部长率20多人的代表团来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了卫星发射过程。同一天,在埃塞俄比亚,一个由埃塞俄比亚副总理亲自主持的数百人的盛大庆祝仪式在卫星地面站举行。

  当大屏幕上传来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时,人们欢呼雀跃,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很快,卫星就传来了各种遥感图片,从亚的斯亚贝巴到德雷达瓦,从祖客拉火山到库卡湖,从艾丁德尔国家森林公园到阿瓦什野生动物保护区,通过卫星系统对埃塞俄比亚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种植实现了大范围、动态监测,为埃塞俄比亚农业规划、林业监测、水资源保护及灾害预防与救助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手段。

  2020年3月,卫星系统正式交付埃塞俄比亚,成为中国第一颗援外卫星,也是埃塞俄比亚拥有的第一颗卫星。

  自从ETRSS-1发射以来,埃方使用卫星地面系统开展了卫星数据的获取和应用图像的生产。截至2021年4月22日,地面系统已接收到850GB卫星数据,生产出970GB标准产品,用于多个埃方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应用领域。此外,相关产品还用于遥感图像科学算法研究,显著提升了埃方遥感领域研究技术和水平。

  “援埃塞俄比亚遥感卫星系统项目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十百千’项目之一,非常有代表性,这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一次成功范例,开启了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新篇章。”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