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对环境影响和环境效益进行分析预测”,这一规定进一步为政策环评工作开展提供了直接依据。为此,应积极推进政策环评工作,为健全政策评估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保障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加有效、更加直接、更加系统的治理手段。
笔者认为,在政策环评制度建设过程中,可以参考借鉴类似制度的建设经验,比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即稳评制度。稳评是指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正式出台前,对其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预测,提出防范和化解措施,并形成评估报告的活动。在政策事前评估工作中,稳评属于社会影响评估范畴,而政策环评则是针对政策草案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估,二者都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障。当前,稳评已成为重大政策制定的必经程序,分析稳评制度的建设经验,对于政策环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回溯稳评制度建立的经过,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时间节点。2005年四川省遂宁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稳定风险预测评估制度,并在2006年将评估范围扩展到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随后,各地也相继探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在各地试点探索的基础上,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中办发〔2012〕2号),标志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正式建立。
笔者认为,总结稳评制度建设经验,对于政策环评制度建设的借鉴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重点突出政策环评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支撑服务作用。一项制度的诞生和发展需要契机。综合考虑新时代要求和国家战略指向,当前可把政策环评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作为这项制度建设的重要依据。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美丽中国建设已经上升为党的执政理念,通过政策环评可以将美丽中国建设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二是通过政策环评可以为制约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例如,近年来很多能源基地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难以处置利用,已经成为困扰当地生态环境管理的重大难题,通过政策环评可以调动各方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三是通过政策环评可以推动相关政策协同协调,更好形成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的美丽中国建设政策体系。
第二,要通过试点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政策环评制度建设。我国对于一项新制度的建立,往往遵循“地方试点—中央推广—各地学习—经验总结—建章立制”的路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自遂宁市首创以来,经过推广,各地在试点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范式。最后,中央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规范,这项制度才最终确立。对于政策环评而言,可以进一步通过试点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政策环评制度建设。一是针对国家和地方重大政策开展政策环评,不仅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质性支撑,而且可以起到示范作用。二是通过试点对政策环评模式、适用技术方法、工作机制等进行全面探索,可以为制度建设积累经验。三是依托试点可以对政策环评进行宣传推广,特别是可以提高政策制定部门对政策环评工作的认识。就当前而言,可重点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领域选取具体政策开展试点。
第三,要充分发挥《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的指导作用。201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风险评估”单列,被稳评从业人员认为是开展这项工作的直接依据。事实上,《条例》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并且贵州、重庆、天津等地已明确将生态环境作为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对于政策环评而言,过去一直依照《环境保护法》第十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开展工作,并且将经济、技术政策作为主要评价对象。在此基础上,可将《条例》作为政策环评的重要依据。一是《条例》第十二条明确提出决策承办单位要对决策事项涉及的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和环境效益进行分析预测,而最有效的分析工具就是政策环评。二是自《条例》颁布后,中央层面的后续文件中已经很少单独提到社会稳定风险,而是赋予风险评估更加丰富的内容,其中就包含环境风险。三是既然针对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可以将《条例》作为直接依据单独开展,那么政策环评也可以将其作为直接依据单独开展。
第四,要建立鼓励地方政府开展政策环评的激励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作用是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但同时也是地方政府规避决策风险、扫清决策障碍的有效工具,甚至可以成为其宣传决策正面影响的平台。对于政策环评而言,过去政策制定部门之所以缺乏主动性,主要是担心会对其决策构成制约。如果能够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情况可能会完全改观。具体而言:一是可以将政策环评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其开展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对于政策环评中涉及的规划和重大项目,政策环评结论不仅可以作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依据,而且可以据此简化相关工作。三是对于困扰环境准入的一些政策性问题,可以通过政策环评找出解决方案,为规划的编制、实施乃至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