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建议“全面禁止共享单车”?相比一禁了之,规范运营管理才是正解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3-09-15 00:58:48 浏览()次

近日,有网友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领导信箱中建议称“共享单车发展弊大于利,应当全面禁止”。对此,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应询表示,目前国家和上海市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尚无这方面的禁止性规定,将汇聚多方力量,规范引导有序发展。

笔者查阅网友来信得知,令其认为弊大于利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因潮汐效应导致受众群体有限,大量单车聚集造成交通拥堵和人行道路占用,单车破损较多存在潜在骑行风险,单车本身质量不高容易造成生产资源浪费。

网友提出的这些问题,过去在很多城市确实存在,但仔细想来,相关地区和部门其实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以北京市为例,在早晚高峰期间,经常能看到调度车辆在地铁口、公交站等交通节点和居民住宅集中区域之间穿行,尽量保持共享单车的双向流动。周末在大型商圈周围,也同样可以看到类似情景。可以说,共享单车的潮汐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

自2016年第一款无桩智能共享单车正式上线以来,7年多的时间里,伴随着共享单车迅猛的发展趋势,社会各界对共享单车的质疑、争论也从未停止。不可否认,共享单车刚出现的那几年,曾一度经历了疯狂扩张、野蛮生长的过程。但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监管措施持续完善、消费行为日渐成熟,我国共享单车行业已经步入了理性规范有序发展的新阶段。

比如,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共享单车品牌已由过去的几十家精简到如今的三四家,过量投放现象得到缓解,而且均可以免押金骑行,车辆故障率高的现象也得到改善,现在车况好,骑行起来轻松省力。乱停乱放的现象不再严重,借助精准的定位系统,大型商圈、写字楼、景区、医院等人流量密集区域都划定了禁停区,车辆只能停放在指定区域否则无法关锁,引导公众规范停车。由此可见,各大城市对共享单车的运营管理都在朝着不断规范的方向发展,不妨拿出一点耐心,给予一些理解与支持,相信各地会逐渐摸索出更适宜的方式方法。

而这中间,除政府部门外,还需要社会、企业、用户等多方力量的帮助。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应承担起生产者责任,优化设计、生产、投放、回收等产品利用全过程管理,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避免产生过多固体废弃物。因为只有源自绿色供应链的共享单车,才不会增加对生态环境的负荷和影响,才能为公众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出行方式。用户则要从自身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文明骑车、规范停放,避免给他人带来困扰。

共享单车作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很多市民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根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工作委员会的统计,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共享单车注册用户总数达12.95亿户,日均订单量超过4470万单;2022年北京市共享单车骑行量达到9.68亿人次,一辆单车日均骑行超过3次。可以说,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这种环保便捷的交通工具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也让绿色出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而观念上的改变,会决定一个人的行动,这也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基础。鉴于以上种种,笔者并不认同网友提出的共享单车发展弊大于利的观点,更不赞成全面禁止。只要规范运营发展,共享单车就不会成为城市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