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代偿、补植复绿,这些生态损害赔偿方式可以有!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7-02 22:50:53 浏览()次

浙江省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创新性地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两山”转化相结合,通过碳汇代偿、补植复绿等替代性修复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环境修复难题,更在实践中丰富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

具体实践中,嘉兴的柔性执法举措颇具亮点。以当地一家金属制品企业为例,这一企业因废气直排被查处后,没有简单罚款了事,而是以购买194.44吨碳减排量实现替代修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碳汇源自“旱管种植节水抗旱稻”项目,这一项目采用了全省首个农业领域碳减排方法学进行核算,体现了科技赋能环保的创新思维。另一个案例中,某企业被发现污水渗漏问题,通过出资两万余元购买苗木进行补植复绿,既弥补了环境损害,又为城市增添了绿色。

这些创新实践之所以可贵,在于其丰富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模式和方法,破解了“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困局,构建起“损害者埋单、保护者受益”的良性循环机制。一方面,多元化的修复方式让企业能够以更灵活、更有效的方式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跨区域碳汇交易市场,使生态保护者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通过市场机制得以实现。

从实际效果看,嘉兴创新性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式已带动碳减排量交易1895余吨,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这种探索证明,环境执法可以做到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上,这样的创新探索值得更多地方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