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为何重金投入这项碳计划?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3-09-29 00:44:58 浏览()次

未来有一天,你身边的装修建材能够轻松吸收你呼出的二氧化碳,让你不出办公室便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未来有一天,钢铁和水泥公司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都能被制造成有价值的产品,竞相在生物、农业等领域应用......

未来这一天变成现实,绝不是梦。

近年来,我国始终锚定“双碳”目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双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8.4%。为了向碳中和目标再向前迈一步,单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不够,需要竭力探索二氧化碳的全方位利用。在这样一条探索道路上,CCUS这项黑科技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寻求低碳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项托底性技术。

CCUS技术对于我国碳减排有何关键性意义?

CCUS,即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是一项长环节、跨领域、众路线的多技术产业,涉及碳捕集、利用与碳封存的并行发展,可通过过滤装置,在二氧化碳逸出之前将其捕获,再利用管道或液化后运输到可以使用或者储存的地方。

CCUS在全球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版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据悉,这项技术在化石能源的低碳利用方面可实现大规模减排,在钢铁、水泥等工业领域是不可或缺的深度脱碳技术,并且可以结合生物质能源实现负排放。

2023年7月发布的《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3)》指出,我国发布了70余项CCUS相关的政策文件,涉及规划、路线图、技术目录等,在CCUS技术研发、标准和融资等方面做出了积极部署。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CCUS各环节技术发展迅速,示范项目规模不断扩大,CCUS技术应用的行业和部门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规划和运行CCUS示范项目总数接近百个,涵盖电力、油气、化工、水泥、钢铁等多个行业。其中超过半数的项目建成投产,具备二氧化碳捕集能力超过400万吨/年,注入能力超过200万吨/年。

尽管中国CCUS技术发展迅速,但当前阶段仍旧面临应用成本高昂、有效商业模式欠缺、激励和监管措施不足、源汇匹配困难等多方面挑战,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运行仍有一段距离。由于投资大、收益不确定性高,现有激励机制不足以充分激发企业的积极性。现如今,国内CCUS发展仍处于示范阶段,且当前示范项目大多数由国央企主导。

在全球二氧化碳捕集量高要求前提下,考虑到中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特点,CCUS对于我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更加具有战略重要性,而且2030年碳达峰前的排放会进一步增加CCUS的长期需求和大规模应用的紧迫性,CCUS的发展时间紧而任务重。

“碳寻计划”助力前沿低碳技术跨越“死亡谷”

“CCUS是一个正处在十字路口的全新产业,之前没有,现在的发展就是因为人类正面临着许多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首席探索官网大为说道。

为了支撑这样一项全新产业,今年3月,一项旨在连接创新技术研发方和产业力量,推动前沿 CCUS技术走向规模化应用的“碳寻计划”正式启动。

“碳寻计划”启动以来,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300多个项目进行了申报,经过激烈的专家评选,30个代表了全国乃至全球CCUS领域最前沿和创新的技术优胜项目脱颖而出。

近日,腾讯“碳寻计划”首轮颁奖仪式在深圳举行,这是中国CCUS领域首个由科技企业发起的亿级资助计划,这30个优胜项目团队每家将获得50万元奖金。其中包括在国内相对空白的DAC领域(从空气里直接捕捉二氧化碳)、全球领先的用微生物基因编辑技术吸收利用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用建筑废弃物吸收二氧化碳再生产建筑材料、以及通过养殖贝类捕捉二氧化碳等多个前沿技术。组委会将从这30个项目里优中选优,继续投入数个千万元级别的项目资助。

据腾讯集团战略发展部高级总监、“碳寻计划”负责人黄新我博士介绍,此次入选的30个项目里涵盖了15—20种不同的CCUS创新技术路线,评委分为10个小组和4个大组,独立评审,为了确保前沿和创新技术被充分重视和讨论。

同时,“碳寻计划”的评审委员会首次开创了院士专家、产业伙伴以及投资伙伴共同评审,分别代表了CCUS领域的技术方、应用方和商业落地方,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金红光、欧洲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严晋跃、海螺集团、河钢集团、经纬创投、红杉中国等,确保从实验室走出的前沿技术能在市场上得到验证。

海螺集团副总经理陈永波表示:“我来自水泥行业,水泥是我们国家减排难度最大的行业之一。没有CCUS托底,水泥行业难以实现碳中和。”中国最大钢铁企业之一河钢集团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田京雷也表示:“钢铁行业消耗了全球8%的能源,产生二氧化碳,是未来实现碳中和非常重要的领域。”

“我们不需要确定性,我们需要接受风险大的、有潜力的技术,才有可能探索出创新的机会。”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介绍说。“碳寻计划”设立三大创新通道,其中“试点支持”赛道就是关注还在实验室内进行研发的创新技术,腾讯将投入数个千万级资金,帮助这些实验室内的技术加速走出实验室,落地工业场景。

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当下,CCUS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必不可少的托底性技术,但也由于技术前沿、风险高,该领域缺少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腾讯的“碳寻计划”正是想弥补这一空白,鼓励更多技术团队加入,更多机构提供支持,最终帮助CCUS技术跨过“死亡谷”,实现创新加速。

CCUS团队已开始探索落地,民营企业助力战略性技术颇具意义

虽然CCUS领域还在探索阶段,但这30个团队已有不少开始产业落地的初步尝试。

“我们是把‘气’即二氧化碳吃掉。”南京食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详细地介绍着公司的主要技术,“把一些高碳排工厂排放的大量尾气收集过来用于培养微生物,采用微生物法高效碳转化技术,将富碳工业尾气转化为化学品。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把二氧化碳变成长链的化合物,把化合物分离出来产生经济价值。这个生产过程安全,并且能耗低、污染少。”

这位负责人在当了七年大学老师后选择从高校副教授的岗位上离职,全身心地投入到CCUS产业的探索。

据了解,南京食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能够看到的化工材料,不用多久,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从工业废气中制造出来的。这样可以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从烟囱排出来又回到生活,这个循环一旦建起来,其实有非常好的工业基础和前景。

许浩介绍道,正如南京食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这次入选团队极具“中国特色”,很多初创企业聚焦二氧化碳利用赛道,这也正是中国当下最需要的技术,中国有大体量的工业基础,目前的技术积累一定会实现这一领域的加速发展。

“碳寻计划”的出现,为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司例如南京食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带来更多的机遇,帮助他们把敢想不敢做的变成现实。

在“碳寻计划”首轮入选案例中,记者还看到清捕零碳公司把废弃建筑材料进行CO2矿化再生,最终制成新的地砖,实现“建筑—废弃物—建筑”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将在杭州恒隆广场建成首个使用固碳混凝土实心砖的商业项目;已与国电电力和中石化开展合作的原初科技公司,希望大规模低成本永久矿化封存二氧化碳等等。

选出这些有落地潜力的项目,正是“碳寻计划”的初心。网大为表示,全球变暖不断加剧,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非常少,“就等于说我们现在要从零开始,在极短时间内做到相当大的减排规模,才能对大气状况和地球环境的改善起到一点积极作用。” 正因为时间紧、任务重,“碳寻计划”评选之初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要在2030年实现规模化。

“腾讯这样一个在国内外都特别有影响力的企业来参与碳达峰碳中和,特别是CCUS更是一种战略性的技术的研发、推广、商业化是非常有价值的。”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全国碳市场总体设计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充分肯定腾讯起到的良好带头作用。他说:“从国际发展的态势来看,民营企业如果要做大做强,要参与国际化的竞争,要符合国际化的范式。在碳排放这方面应该是国际化非常重要的要求,腾讯为我国的碳中和排忧解难发挥作用,这在民营企业也是非常有指标性的意义。”

同时,张希良认为,CCUS是我国碳中和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腾讯从项目中选择出来CCUS作为重点来进行支持和推广,对我们国家碳市场的选题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腾讯积极探索双碳转型工作。2021年4月,腾讯推出了新的战略——利用自身的连接能力和技术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并成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和碳中和实验室。2022年2月,腾讯进一步发布《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承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同时投身助力国家与社会低碳转型。

此外,腾讯还尝试以碳普惠方式激励公众参与低碳行动,相继推出面向深圳地区的“低碳星球”和面向全国范围的“碳碳星球”微信小程序;利用数字化技术支持中小企业实现碳中和,腾讯SSV面向低碳技术企业搭建了碳Live低碳创新连接器,通过连接低碳领域平台,形成低碳技术社区,聚合供应方、需求方及资金方,为中小低碳创新企业聚合创业资源、数据洞察、开源工具,让低碳技术在更多应用场景落地,助力全社会加快碳中和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