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机动车进入数字化生存圈 实现大数据污防管控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6-05-10 10:43:00 浏览()次

 近些年,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已成为多地大气污染物中PM2.5的重要来源,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治理机动车污染。

  南京市PM2.5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污染已经成为PM2.5形成的第二大污染源。截至2015年12月,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222.4万辆,机动车监管任务繁重。

  为此,南京探索建立了一套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管网络,从机动车的新车上牌、装置核查与目录审核,到在用车年检、路查、遥测及标志电子卡的核发,再到异地环检信息备案、黄标车无标车限行处罚以及检测机构监管、窗口和4S店管理等,实现了车辆从源头管理到过程控制再到末端查处的全过程管控。

  南京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管网络主要包括新车上牌信息录入模块、标志信息管理模块、遥测技术应用管理模块等。

  一车一核一身份 从源头管起机动车

  “机动车的监管不是孤立的,环保部门要想治理机动车污染,还要从源头抓起。”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中心主任刘铁说。南京对所有新上牌的车辆实行“一车一核”管理制度。

  比如新柴油车上牌前,经过目录审核后,新柴油车都要去柴油车环保装置核查点进行核查。装置核查采用人工核查,环保服务窗口会对车辆数据在信息系统内进行无牌登记,将车辆车架号的后6位作为车辆临时牌照的编号,扫描合格证二维码,进行拍照留存,随后以一车一档的方式录入数据库。等车辆在车管所完成上牌流程后,再对车辆牌号等信息进行完善。

  “只有经过环保装置核查的柴油车才能进入车管所上牌,而对异地转入的柴油车,我们也视为新上牌的柴油车。”监管二科工程师来超峰说。

  同样,对于新购置拟登记注册的汽油车,也必须先到环保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根据车辆合格证原件对车辆的排放阶段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车辆进入车管所上牌环节,待车辆上牌完成后,车辆信息录入至环保数据库中。目前系统能保证每天3000多辆机动车的上牌、检测。

  “环保部门通过介入车辆上牌前这一环节,摸清了南京所有的机动车情况,为后续环保部门开展机动车污染监管提供了基础和支撑。”刘铁表示。

  信息卡、遥感多手段监管 实时掌握机动车尾气排放

  车辆上牌照后,如何对其行驶状态和过程进行跟踪,进而服务于环境管理?

  南京市给机动车安装了“环保电子卡”。据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中心技术科科长孟磊介绍,环保信息卡大小如信用卡,安装在每辆车的前挡风玻璃上,里面储存着车辆的各种信息,如车牌号、车牌颜色、排放标准等,每次经过监控装置时,环保电子卡都会被安装在监控装置上的天线感应到。后台系统就能够获取道路的车流量情况,以及通行车辆的排放标准,进而根据模型估算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

  “智能卡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孟磊说,这些卡片就像汽车的信息终端,全市道路500个智能卡基站可以自动感应环保信息卡,将信息实时传输到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管网络,从而实时掌握每辆汽车的尾气排放情况。

  同时,南京建立了5个遥感监测点位。“遥测设备运用光谱吸收、微信号识别和演算技术,0.7秒就可以测算出行驶车辆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并通过网络传送至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中心。”技术科副科长张小明介绍说。

  此外,南京还建立了41个检测站,对车辆进行检测。“检测站筛查是环保标志管理、高污染车辆限行管理的重要一环,可以保障管理措施有效落实。”刘铁表示。南京市环保局会对全市所有机动车检验机构传输至服务器的数据进行数据验算,与各机构上报的检验结果比对,保障数据真实有效,严防数据舞弊。

  同时,南京市环保局对检测场站实施操作间和检测线实时监控。每个检测站的检测线都安装有高清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工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上线检测的车辆等。

  环保交通互通共享 数据“碰撞”实现非现场执法

  机动车监管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涉及到多个部门,仅仅依靠自身监管无法满足需求。

  “我们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共享系统,只要在交管部门上牌照的车辆,机动车信息可以实时共享到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管平台。”张小明表示,环保部门的车辆信息数据库与交管部门的车辆信息数据库每3小时会自动进行一次数据同步,车辆基本信息会同步更新。

  此外,环保部门与公安部门的信息也实现了共享。目前,在现场处罚中,交警使用的“警务通”升级增加了现场判断黄标车的功能,路面警力能够查询车辆的环保标志信息。机动车环保警务室在联合路检执法中,对于尾气排放不合格的机动车,扣留行驶证,并要求车主进行治理,待环保检测合格以后,由交管部门发还行驶证。

  此外,每天晚上环保部门将机动车环保信息同步到公安部门的信息平台,主要是无标车、黄标车等车辆信息。

  “这些共享的信息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张小明表示。据了解,这些无标车、黄标车信息是高污染限行平台进行数据“碰撞”的基础。高污染车辆限行管理平台是基于黄标车无标车限行工作,满足非现场执法工作需要建设的管理系统,平台包括前端限行视频监控抓拍设备和一套软件管理平台。

  高污染限行平台可以将路面行驶抓怕的车辆信息,与无标车、黄标车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比对,进而判断是否是机动车环境违法行为。“这是非现场执法的核心环节,在数据‘碰撞’结束后,筛选出‘疑似‘环境违法的车辆,下一步数据进入交管部门的内网,经过严格审核,最终确定曝光车辆。”张小明表示。

  加强4S店、加油站监管 实现机动车闭环监管

  对超标车进行处罚对于南京市机动车污染监管来说并不是落脚点,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实时掌控机动车污染状况和整个机动车生存环境,实现机动车闭环监管,达到机动车污染管控的效果。

  “机动车监管是动态监管的过程,我们提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比如新上牌的车辆,我们会对其持续跟踪,包括行驶状态、里程等,这些信息将在定期环保检测中得到更新,直至报废。”刘铁表示。于是,南京将新车销售、在用车使用、黄标车报废、超标车治理、无标车限期检测、油气污染治理等各种信息进行汇集、流转、使用。

  4S店、加油站、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既是网络当中的一个被监管对象,同时也成为整个监管体系形成闭环的一个重要节点。目前,南京市拥有的307座加油站已经全部纳入平台。

  配合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管网络,目前南京市正在推进I/M制度(I是Inspect的简称,检查之意,M是Maintenance的简称,维护之意。)。这个制度的特别之处在于,检查—维护—复检,如同过关游戏,缺少一个条件都难以达成。以南京为例,环保与交通部门首先在路口抽检,发现不合格的机动车责令其到有资质的企业维修,车主凭维修单据再去复检,复检合格方可上路。

  据介绍,接下来,机动车相关资源信息库将不断完善,构建机动车监管生态圈,所有与机动车相关的信息将随时可查询、可调取,也将为机动车监管大数据应用提供更多元的数据支撑。

  ■延展阅读

  机动车污染渲染系统

  本报综合报道 南京哪个区域机动车尾气污染最重?看一看全市机动车污染联防联控电子执法平台就知道。平台不仅可以准确地反映经过各条道路的车辆尾气排放信息,还有一套独特的渲染系统,通过颜色来显示区域的尾气浓度。这是南京市机动车排污监管中心研发的一套智能系统,为全省首创。

  联防联控电子执法平台就像撒在全市道路上的一张网,任何一条道路上的车辆信息都能一清二楚地显现,随便点开一条道路,正在通行的车辆的品牌、实时尾气排放、是否超标,都可以看到。

  打开渲染系统,大屏幕上的南京市市域地图被不同色块覆盖。车辆的尾气排放主要是一氧化碳、碳氢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机动车污染渲染系统用这些颜色即可反映这些污染物的浓度。

  “越靠近车流量大的中心城区和副城中心,颜色逐渐变成黄色、橙色,污染最重的则显示为红色。目前,尾气污染指数最高的区域是鼓楼区、玄武区和秦淮区交界区域,已经变成了红色。玄武湖最靠近红色区域的中心,尾气污染指数超过了5000,是污染最轻区域的2000多倍。”南京市环保局监控中心工程师说。

  据介绍,机动车污染联防联控电子执法平台是基于环保标志电子卡和视频、射频双频识别基站建立的一套管理系统。系统具备污染状况分析的功能,即将经过双频基站的所有车辆精确识别后与车辆环保数据库进行关联,用模型计算算出这一时段正在经过某个区域的所有车辆污染排放总和,由此计算出污染指数并在GIS地图上进行图层渲染,直观反映污染分析结果。

  “根据不同颜色就可以知道尾气污染程度,污染越重说明道路越拥堵、车辆排放越大,尤其是隧道,如果发生拥堵,短时间内隧道内的污染物就会浓度很高,而且不容易扩散。”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中心主任刘铁介绍说。

  刘铁表示,机动车污染渲染系统将对全市机动车污染治理提供指导作用,比如建议污染重的区域开展限行、由车行改为人行区域,以及通过发布污染指数,建议市民前往这些区域时出于健康和减轻拥堵的考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