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遇上“双碳” 零售电商平台“得分”几何?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11-17 16:44:45 浏览()次

  又是一年“双11”。今年11月1日-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47.76亿件,同比增长超过两成。其中,11月11日当天共处理快件6.96亿件,再创历史新高。

  “战线”越拉越长的购物狂欢节背后,大量纸箱、胶带等快递包装废弃物也不容忽视。据估计,快递业每年消耗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其中,电商件在快递业务量中的占比超过80%。

  作为快递包装绿色化的重要参与方,零售电商平台表现如何?关注环保议题的机构摆脱塑缚、无毒先锋日前共同发布《零售电商平台快递包装绿色化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系统梳理了天猫、唯品会、苏宁、京东等电商平台的相关实践,并重点关注它们在循环快递箱和可降解塑料应用上的表现。

  行动:自建仓储的电商平台举措多

  早在2015年和2016年,不少零售电商平台便有所行动。它们通过使用循环包装、可降解快递包装、快递包装回收等方式,减少快递包装对环境的影响,如京东的“青流计划”、阿里集团的“绿动计划”、苏宁的“青城计划”等。

  “相对而言,有自建仓储的零售电商平台,会采取更多与快递包装绿色化规则相关的行动。”《报告》作者、摆脱塑缚项目专员卢蔚祯说。

  例如,唯品会的仓库实行商品入库、打包、出库、运输全流程监控,并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公布了部分包装耗量统计数据;网易严选在社会管治报告上明确表示,优先选择通过绿色认证的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在包装全过程中践行“保障产品安全、保护环境”的行为准则;京东则通过与上游品牌商达成协议,改良了包装设计,便于以原箱直发进行运输,减少包装消耗。

  不足:零售电商平台探索尝试仍有限

  为了让快递包装更绿色,零售电商平台开展的尝试主要有3方面,包括使用循环包装、回收普通包装物、改用可降解塑料包装。然而,调研团队发现,这3方面均遇到困境。

  供消费者使用的循环快递包装箱,数量非常有限。这类箱子采用塑料等材质制作,有的

  耐冲撞,有的可充气或折叠,能循环使用数十次。然而,终端回收难是一大瓶颈。京东、苏宁与循环包装供应商合作,探索C端回收模式,通过快递当面签收、利用快递员片区管理或与智能快递柜等企业合作,拓宽循环快递箱的回收渠道。遗憾的是,在终端环节,循环箱在快递包装中的占比依然较低,消费者很难有自主选择权,并且接触机会较少。

  普通快递包装物回收,品类单一。摆脱塑缚发现,目前电商平台回收的品类集中于纸箱,很少甚至不回收一次性塑料包装物。《报告》作者、摆脱塑缚项目专员徐容介绍,部分电商自有物流的纸箱再利用率相对较高。但针对非自营商品,零售电商平台则很少参与快递包装回收,也很少发动平台的商家参与回收。

  此外,可降解塑料包装也仅在局部范围使用。自2016年开始,包括京东、天猫及苏宁等在内的电商平台及顺丰、京东物流等快递物流企业,陆续开展了使用可降解塑料包装的尝试。然而,由于成本高、效果不明确等原因,可降解塑料包装未被大规模应用。

  调研团队还发现,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的一些要求,不少零售电商平台并未充分落实。例如,“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实施方案”“引导平台内经营者减少、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并向社会发布执行情况”等。

  《报告》建议,零售电商平台制定有利于促进快递包装绿色化的相关规则,引导合作的包装供应商、商家以及快递企业,共同合作,共同践行快递包装绿化行动。

  呼吁:政府作用举足轻重,应推动多方联动协同治理

  当前,相关政策法规主要以鼓励、支持与引导为主,强制性要求及处罚措施较少,这为各电商平台转变电商件快递包装管理思路、积极参与绿色化实践,提供了相对宽松的适应期,有利于为下一步出台强制性规定做铺垫。

  不过,快递电商包装治理,涉及包装供应商、商品生产商、电商平台、平台商家、快递物流企业等产业链各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以使用终端循环包装为例,实际应用中,这比使用一次性快递包装运营成本高、流通效率低。从商业竞争的角度出发,企业单点运行往往难以形成突破,终端循环包装推广落地也就困难重重。

  《报告》建议,政府部门应推动制定全国性的快递电商包装标准,细化电商平台在快递电商包装绿色化中作为平台管理角色的责任边界,如制定及落实包装供应商准入退出机制、包装材料与包装操作规范等平台规则。同时,政府应鼓励企业创新和拓展循环快递包装模式,并牵头制定相关行业与循环包装产品标准,推进产业链各方开展合作,以促进循环快递包装的规模化推广使用。

  摆脱塑缚认为,要想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有效落地,应健全政策法规,由政府牵头、企业发力、多方联动,推动协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