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秸秆打捆,由合作社示范收购,送往电厂燃烧发电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08-16 12:16:04 浏览()次

  图为陈集镇田间打好的麦秸捆。 李莉摄

  每年丰收之际,麦稻秸秆的处理都成为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

  但在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搂草机、打捆机穿梭在收割完的小麦田里,将秸秆收拢整理压实,进行打捆。几分钟后,一个硕大的圆柱体“麦秸捆”便展现在人们眼前。

  随后,这些麦秸捆会被送往发电厂。自从秸秆变成了“新能源”,在陈集镇,秸秆不仅不再是“烫手山芋”,反而成了“抢手货”。

  新途径:秸秆发电一举多得

  秸秆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是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新能源之一,秸秆发电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据悉,不同农作物的秸秆发热量略有差异,但是整体发热量较高。根据相关研究,秸秆的平均热值为15000KJ/kg,相当于煤炭的50%。

  同时,秸秆发电可以给农民带来经济收益,储运过程还会增加就业岗位。秸秆燃烧发电之后的余灰含有钾、磷、钙等成分,可以作为高效的农业肥料,降低农作物种植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陈集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与煤炭相比,秸秆的平均含硫量仅为前者的1/3,燃烧后产生的含硫化合物较少,除尘后的烟气可以直接排入大气,避免露天焚烧秸秆产生的大气污染。不仅如此,秸秆燃烧发电可以有效降低煤电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日益加大的情况下,优势明显。”

  基于这样的考虑,陈集镇大力推广秸秆打捆技术,扶持经纪人购买“秸秆打捆机”。一次完成秸秆收集、输送、压实、打捆几道工序,在有效解决秸秆运输、麦田管理等难题的同时,为破解秸秆禁烧难题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将小麦秸秆捡拾打捆后销售,不仅变废为宝,实现了秸秆的回收利用,而且为农机合作社和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之路。

  陈集镇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秸秆打捆技术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一种创新方式,小麦经过机械收获后,利用配套机械和秸秆捡拾打捆机进行一次性自动捡拾、打捆整形等操作。加工后的常温草捆,密度增大便于运输、保存堆放、加工和销售,实现了秸秆的商品化。”

  新思路:合作社示范收购

  麦收那几天,是明玉专业合作社最忙的时候。

  明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钰说,别看麦秸捆一会就能打好一个,但这搂草的过程可大有讲究。小麦收割之后,留下的麦茬需要不高于15公分,不低于10公分,以便于还田。

  大量的秸秆采用机械化收集,不仅耗时短、收集量大,并且打出的草捆不散、不凌乱,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对土壤及时修整平复也有一定的好处。

  明玉专业合作社2016年来到陈集镇,已承包土地近千亩。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合作社对于每年产生的大量秸秆,起初是进行还田处理,后来响应镇里号召,全面强化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薛钰是个有心人,他回了一趟安徽老家,发现秸秆打捆回收前途非常好。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他成立了明玉专业合作社,与上海电气天长分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每年定量向电厂供应秸秆。

  明玉专业合作社得到了陈集镇政府大力支持。镇里帮助合作社请老师,为薛钰进行技术培训。掌握新技术后,薛钰没有贸然进行大投入,而是先租了一套打捆机械,自己驾驶,在田间打捆,没有想到效果不错,2018年就往电厂运送了1000多吨麦秸捆。

  新作为:政府扶持扩规模

  尝到甜头的薛钰这才决定不断扩大规模。

  2019年,明玉专业合作社决定购买机械,当年新购了一组,包括拖拉机、打包机、抓草机等。有了新机械,明玉专业合作社的收购规模有了明显上升。2019年实现向上海电气天长分公司供应秸秆量4000吨,目前已达5000吨。电厂回收秸秆的价格按每吨230元结算,减去每吨200元的成本,每年收益至少可达12万元。

  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多种元素,打捆后的秸秆包,不仅可以用来发电,还可以被运往收储中心制造生活用纸和有机肥、生产食用菌培养基料、做饲料等,把秸秆出路真正打通,让“小秸秆”发挥大作用,使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民都能够从中受益。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前景如此广阔,陈集镇计划增加收购点、扩大利用规模,在陈集镇的推动下,目前经纪人已将麦秸捆卖到了江苏洪泽的奶牛场,作为奶牛的饲料。

  陈集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广秸秆打捆技术,通过政府扶持,合作社独立经营,发展经纪人队伍,把秸秆回收利用做成改善环境、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生态环境改善了,经济效益提高了,秸秆打捆技术推广很受农民们的欢迎,成为农民眼中的“香饽饽”。“相信通过新技术推广普及,会惠及更多的陈集老百姓,让他们从秸秆回收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陈集镇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