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龙泉驿:“花鸟胜地”共赏生态之美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4-28 23:19:35 浏览()次

如果你问成都人,春天要去哪里“耍”,去龙泉驿看桃花一定在他们的首选名单里。最近,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上,记者看到赏花的人络绎不绝,观测猛禽迁徙的志愿者也已就位。

近年来,成都市龙泉驿区不断加强环境治理和龙泉山生态修复,赏花经济更胜,猛禽迁飞数量也越来越多。

发展“赏花+”,旅游综合收入超22亿元

春天的龙泉山,桃花遍野、青草蔓蔓。在钟家山3号观景平台上,记者看到,有的摊主极力向游客推荐艾蒿、香椿等“春菜”,有的摊主在“铛铛铛”敲着铁锤叫卖“麻糖”,有些游客正坐在马扎上品尝着凉粉、凉面等特色小吃。山泉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摊主一般都是附近的村民,他们把自家的农家院租给民宿,桃花荟的时候还来这里摆摊,增加收入,同时,不少企业也看中龙泉驿桃花荟的IP。”观景平台的另一侧,“海底捞”正在搭建露营帐篷,推出“吃火锅、看桃花”的活动。

27f8a38e82cf6c6bd2cab623bd834f2.jpg

在观景平台上拍摄照片的游客。鲁昕摄

       成都(龙泉驿)第39届桃花荟(以下简称桃花荟)线下活动目前正在举行。据介绍,本届桃花荟推出了龙泉驿区全域旅游攻略,涵盖十大赏花点、五大赏花线路、五大美食街区、十大特色美食、十大美宿等;以东安湖、山泉镇、洛带镇为核心,联动全域推出了1场线下活动、7个主题活动和N场配套体验。

成都市龙泉驿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为桃花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让龙泉桃花荟成为大家最熟知的春日活动之一。当地从1987年3月开始举办的桃花荟,到2025年已经是第39届了。

701b4ca090eb676a602c54f043ff077.jpg

龙泉驿区桃花盛开。刘斌摄

顺着观景平台往下走,记者看到三三两两的女生,头戴簪花、身着汉服在与花合照。从2024年桃花荟开始,桃花荟增加了洛带古镇春日汉服簪花季活动。记者了解到,在整个桃花荟期间,龙泉驿区还开展了桃花荟露营、桃花荟半程马拉松、桃花荟围棋比赛等。历经39年发展,桃花荟也不再是简单的赏花活动,“赏花+体育”“赏花+文化”“赏花+美食”……一系列延伸活动,不仅丰富了赏花活动的内涵,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据介绍,截至目前,2025年桃花荟期间,龙泉驿区累计接待游客344.6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8.1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2.1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23%,“春日赏花经济”持续展现新动能。

近年来,户外运动越来越受大众欢迎,龙泉驿区背靠国内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风景优美,交通和基础设施便利,成为许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周末休闲的首选地。为此,龙泉驿区在龙泉山间修建了近5公里的健身步道。

除了赏花旅游,龙泉驿在桃子的生态种植上也一直在探索。在柏合街道,当地打造了化肥农药减量化工作示范片。示范片采取推广增施有机肥,推广绿肥种植、生草覆盖开展土壤酸化治理综合示范,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化肥和地膜的使用;开展避雨栽培,果实套袋减少病虫害发生率,使用杀虫灯、性诱剂、色板、诱蝇球,使用植物提取物、费洛蒙等生物农药,采取精准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等方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除了化肥农药减量化工作示范片,记者还看到当地和邮政、盒马鲜生等种植的龙泉驿水蜜桃基地,开展新品种种植和研究,“现在龙泉驿水蜜桃的品种有上百个。”

治理+修复,助力猛禽“飞”得更高

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有一群扛着望远镜在这里观鸟的人。与别处不同,这里拍的鸟是迁徙的猛禽。每年春秋两季,猛禽都会进行季节性迁徙。眼下正值猛禽北迁,作为迁徙线路上重要歇脚点的龙泉山脉,数以万计的猛禽将这里作为补充体力的“驿站”,也成了观鸟爱好者眼里的最佳观赏点,龙泉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引得观鸟爱好者的一致赞叹。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学博士、成都猛禽研究组织召集人朱磊带着由36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队伍,一直在龙泉山观鸟,同时也对迁徙的猛禽进行监测。

许多鸟类会用盘旋——滑翔的方式飞行,在一个热气流中盘旋上升达到一定高度,然后开始滑翔,经过一定距离降低高度后再利用另一个热气流来上升,以此实现在能耗较低的情况下实现飞跃。猛禽迁徙中可能出现的“鹰柱”“鹰河”现象就是多猛禽利用同一个热气流飞行形成的。朱磊表示,经过龙泉山的气流,因为地形抬升和阳光加热,很容易形成上升气流,丰富的植被也给它们提供了食物来源。

根据朱磊和他的团队的监测,5年来他们共记录到超6万只猛禽。据介绍,从2020年开始,先后有2000多人次的志愿者参加监测工作。11个迁徙季,截至2025年4月22日,监测到61985只猛禽从龙泉山监测点飞过。除了难得一见的草原雕,鹗、蛇雕、短趾雕、乌雕、黑鸢、靴隼雕等猛禽也纷纷现身。2021年,一只黄爪隼被志愿者记录到。据介绍,上一次黄爪隼在成都市范围内的记录还是1995年,这是黄爪隼在成都市境内20多年以来的首次确切记录。

在龙泉驿区,越来越多的猛禽以天空为舞台,舒展着矫健的羽翼。这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图景背后,是龙泉驿区持续推进的大气环境治理与龙泉山生态修复工程在默默发力。通过多年深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质的跃升——2024 年,全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311天,空气质量位居全市第四。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国家储备林9.51万亩,森林连片面积超1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8%。

当清新空气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当龙泉山的绿意如画卷般铺展,这片土地正用实实在在的改变证明:守护生态安全的每一分努力,终将化作万物共生的蓬勃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