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为农村做点实事”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02-19 12:56:47 浏览()次

 数九寒天,站在庄河市蓉花山镇前发村的村头,望着一座座草莓大棚,看着穿梭在村间的快递车辆,杨青林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自2018年成为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生态环境分局派驻庄河市蓉花山镇前发村第一书记,杨青林就一直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带头新建的产业扶贫项目——高原草莓苗种植示范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十余万元。2019年底,前发村顺利摘掉了大连市低收入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两顶帽子。

  实施产业扶贫,让村民富起来

  2018年4月,大连市委选派一批干部到低收入村工作,杨青林第一个报名。他说:“我生于农村、长在农村、了解农村,想为农村做点实事。”

  为农村办实事,首要任务就是让当地村民富起来。前发村属于山区且是水源地保护区,受此限制,既不能大面积种植经济附加值高的农作物,又不能发展工业,农民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经过多方考察,杨青林将扶贫方向锁定在草莓种植上,为此制定了“研—产—销”一揽子实施方案。

  2020年10月,高原草莓苗种植示范项目落成,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时,张大叔家的“偏厦子”严重影响景观,村两委先后动员多位与大叔亲近的人员去做工作,但他就是不同意将“偏厦子”拆除。杨青林思忖着是不是村两委在做张大叔思想工作时,言语或办事不到位,从而让他产生抗拒心理。为此,杨青林对张大叔的个人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等进行详细了解,并制定了“听、摆、导”三字工作法。从电话沟通、登门探望再到实地论证,短短三天时间,张大叔就同意拆除“偏厦子”了。

  拆除“偏厦子”只是攻坚草莓大棚项目的一个缩影,各处“化缘”争取资金扶持,邀请专家提高草莓种植科技含量,建立草莓销售特别通道……两年来,全村共兴建扶贫草莓大棚108个,为100户低收入户每年增加收入2.5万元。目前,全村有草莓大棚671座,参与农户398户,种植面积达900亩。

  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他让村民看到了希望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是杨青林的工作方针,也是他3年来的工作心得。

  2018年5月,杨青林刚驻村不到一个月,就有村民酒后上访,要求解决大棚补助资金问题。杨青林耐心地解释,但对方不依不饶,借着酒劲破口大骂。

  杨青林说:“从没有人在我面前骂过娘,今天你骂了。但我不和你计较,因为你是我村村民,村委会工作没做好,你批评也是对的,但今后绝对不允许再闹事。”

  事后,经协调政府,这位村民反映的问题圆满解决。通过这件事,这位村民无论在哪儿见到杨青林都会主动上前问好。

  虽然绝大部分农民富裕起来了,但也有个别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杨青林注重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对群众身边的每件小事,在政策范围内都一一解决,不能解决的都做好疏导工作,不敷衍群众,不上交矛盾。在涉及五保、低保、危房改造、水泥硬化路等村民利益的大事上,他更是坚持原则,严格按照程序办理。

  自从杨青林驻村后,全村未因工作产生一起信访及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