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如何更好服务地方绿色发展?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9-01 11:12:07 浏览()次

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中小银行,在服务生态环保、促进地方绿色低碳转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地方中小银行以其贴近基层、服务灵活、适应市场、了解本地经济结构的优势,不仅在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具备服务区域绿色发展的天然条件。新形势下,地方中小银行亟须转变传统思维,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将绿色金融理念深度嵌入业务发展全过程。

近年来,随着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中小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在服务绿色发展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但仍面临不少挑战。笔者认为,地方中小银行要继续深化绿色金融服务,为地方绿色发展提供支撑,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地方中小银行应积极融入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提升对生态环保项目的金融服务能力。各地中小银行可结合本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设立绿色信贷专项额度,优先支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重点领域的优质项目。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构建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

同时,建立绿色审批通道,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确保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能够快速获得资金支持,尽早落地见效。此外,还可根据地方特色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投向具有显著环境效益的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

地方中小银行应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步伐。围绕绿色农业、林业碳汇、湿地保护、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信贷产品,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比如,湖州银行聚力打造“长三角绿色金融联盟”,与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共建绿色项目库,推动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开发“碳效贷”系列产品,将企业碳效等级与贷款利率挂钩,形成差异化定价体系;联动湖州“生态+科技”双轮驱动战略,开发“碳账户+供应链金融”产品,将企业碳排放数据转化为可质押的资产。

地方中小银行可推出针对绿色农业经营主体的专属信贷方案,支持有机种植、生态养殖等可持续农业模式,也可探索以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为基础资产的质押融资工具,拓宽中小环保企业的融资渠道。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拓展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供应链金融等多元化金融工具的应用场景,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绿色金融服务链条,扩大绿色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同时,积极探索碳金融衍生品、绿色保险等新型业务,提升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的专业化水平。

地方中小银行应加强与政府、生态环境部门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协同合作,打造多方联动的绿色金融生态体系。比如,贵阳银行加强与贵安龙山工业园合作,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产品创新、优质服务、减费让利等一系列举措,助力符合绿色产业导向的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银行可以通过参与政府主导的绿色产业引导基金、联合举办绿色项目路演等方式,实现政策导向与市场机制的有效衔接。

同时,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中小银行的绿色识别能力和风险评估水平,确保金融资源真正流向绿色低碳领域。通过搭建绿色项目数据库,实现绿色信息的动态更新与共享管理。引入专业环境评估机构对贷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绿色信贷的科学决策与过程监管。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