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湿地 新晋国际湿地城市 生态价值惠民富民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8-15 12:58:55 浏览()次

今年7月,在津巴布韦举办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COP15)上,我国9地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江西九江也名列其中。

江西北部有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正处夏末的鄱阳湖碧波连天,江豚在水中嬉戏。而到了初冬,这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成群白鹤舒展长颈掠过水面,数十万只候鸟飞来越冬。在九江,这片被誉为“候鸟天堂”的丰饶湿地,以63.68%的湿地保护率,为百万候鸟筑起“生命驿站”。

九江都昌县多宝乡湿地图景。摄影:曹俊林

制度织网,筑牢湿地保护根基

湿地保护,制度先行。九江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九江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等地方政策,为30.5万公顷湿地筑牢制度屏障。

为构建齐抓共管的湿地保护工作格局,九江成立市级湿地保护综合协调小组,将湿地保护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林长制、河湖长制考核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责任体系。

“枯水期要加强人员、车辆管控,严防非法捕捞,并提前研判、制定科学控水方案;丰水期则需实时监测水位,精准调节闸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介绍,“地毯式”排查、网格化管理让每个角落都被守护。据统计,2022年以来,全市开展联合巡护超百次,巡护里程突破5万公里。

在湿地生态逐渐变好的同时,保护力度并未松懈。为打击湿地违法违规行为,湿地专项整治行动持续近7年,推动万余亩退化湿地重焕生机,织就“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监管网络。这套严密的制度体系,为后续的科学修复与长效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修复,守护候鸟栖息家园

九江市柴桑区东湖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鄱阳湖区域的主要栖息地。对此,当地投入855万元专项资金开展保护与修复工作,使得柴桑东湖556公顷青头潜鸭栖息地获得新生,从越冬地升级为稳定的繁殖地。

 

晨晖中的青头潜鸭。摄影:陈建红

更大的生态修复工程在长江岸线铺展。自2018年起,九江市投资150余亿元,实施了189个湿地修复相关项目,将152公里长江岸线变为“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

12年,形成10个小微湿地保护和利用示范点,完成440余个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九江市不遗余力保护好这片珍稀的资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2年,鄱阳湖遭遇历史罕见干旱、提前百余天进入枯水期。

九江迅速行动,引导周边8个县(市、区)农民预留2000亩稻田、藕田作为“候鸟食堂”,政府按每亩1000元标准补偿农户。“看着候鸟来田里啄食稻谷,比自己收粮还高兴!”都昌县一位农民笑着说。同步实施的400万立方米生态补水工程,让1.35万亩碟形湖湿地重现波光,维护了候鸟栖息生境。

人们护鸟爱鸟,与鸟息息相伴。鄱阳湖畔,“候鸟医生”李春如四十余载痴心护鸟,创办鄱阳湖候鸟救治医院,组织救治放飞1200多只候鸟。这种“把护鸟当作一生事业”的信念,正是全民护鸟意识觉醒的缩影。

2020年以来,九江市通过开展巡江护河、爱鸟护豚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吸引超30万人次参与,服务时长约120万小时。

“点绿成金”,生态价值惠及民生

在九江,湿地修复与产业转型同步推进。

“之前捕鱼,现在护鱼,收入不减,还有社保医保。”如今已转产为护鱼员的张师傅道出了众多渔民的心声,“鱼儿鸟儿多了,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随着长江“十年禁渔”深入实施,1.2万名退捕渔民全部上岸转产,多家公司也为退捕渔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了从捕鱼人到护鱼人的转变。

生态红利释放,民生福祉也有了提升。

在吴城“中国候鸟小镇”,民宿老板的手机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上月观鸟客流破纪录,周末客房提前一周就订光了!”据统计,2024年,九江全市观鸟客流达103.95万人次,鄱阳湖沿线建有十余处观鸟点,“康养西海”“候鸟鄱湖”成为闪亮的生态IP。

 

鄱阳湖游客络绎不绝。九江林业局供图

“生态账”正在变成“民生账”——永修县探索的“候鸟经济”模式入选国家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融“鸟导、餐饮、民宿、康养、露营、采摘”为一体的旅游服务,带动了10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

昔日的破旧农房化身“雁回”候鸟书屋,书架上摆放整齐的自然类书籍向游客开放;临水而建的中国·江豚湾保护基地里,淡水鱼科研馆的各类珍稀鱼类在缸体内自在游弋、觅食;新建的鄱阳湖国际湿地候鸟馆内,利用CAVE沉浸技术的孩子们仿佛置身鸟类世界。这些全国领先的科普体验项目,正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

在湿地资源运营平台,工程师正测算新入库的湿地生态价值。全市1.1万余亩后备湿地资源库,预估市场价值超10亿元。据介绍,自湿地资源运营平台建成以来,九江市利用该平台完成了9宗湿地占补平衡交易,2239万元资金反哺湿地保护。

湿地无言,飞鸟为证。当候鸟的鸣叫回荡在长江与鄱湖交汇处,九江市以制度创新筑基、科技赋能助力、民生为本落脚,在“国际湿地城市”的答卷上,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