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盐碱地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7-02 22:43:38 浏览()次

近日,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青山草场的羊草种子扩繁基地,科研人员正在量地块、分种子、做标记,工作人员则将不同标号的种子播撒在不同地块,静待一场绿色的盛宴。

白城市洮北区草原总面积达22.19万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受过度放牧和开垦等因素影响,草原盐碱化、沙化严重,部分区域出现斑秃现象。近年来,当地与科研团队合作播种自主研发的羊草新品种,全区草原植被覆盖率从45%提升至68%,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貌。

“我们在1万余份优质羊草种质资源中,筛选出63份具备植株高大、种子产量高、耐盐碱性强的羊草种质在这里进行扩繁试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马红媛介绍。

羊草是松嫩平原上的一个原始优势物种,其地下根茎可延伸至2米以上,能够形成密集的植被网络,可有效防风保湿固沙,起到很好的草原生态修复作用。羊草的粗蛋白含量高达15%至20%,具有非常高的饲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草原生态的改善直接带动了畜牧业发展。

近年来,洮北区通过种植羊草、披碱草、苜蓿等优质牧草,草原干草产量从每公顷0.5吨提升至1.5吨,价格也从每吨500元—600元涨至800元—1000元。

目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在洮北区联合建立了吉林省最大的羊草种质资源圃,科研团队通过重离子束诱变、化学诱变、太空育种、生物育种、杂交育种等技术,培育出3个耐盐碱羊草新品种和4个国家新品系。

“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研发更多适应不同环境的草种,为盐碱地的植被恢复,以及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力。”马红媛说。

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