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推进“千里林带”建设,注重提质、兴业、利民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5-06 08:25:38 浏览()次

初夏时节,重庆市两江交汇处,沿岸绿树环阴,绿意盎然,这正是重庆近年开启的“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的成果。如今,这已成为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

重庆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张晓勇向记者介绍,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过程中,重点抓住“三个强化”。首先是强化分类施策。张晓勇表示,重庆市针对项目区域较广、地形地貌差异大等特点,统筹高山生态防护林带、中山生态产业发展带、滨江生态隔离带、消落区固土涵养生态带“四带”空间,因地制宜加强峡谷生态屏障类、浅丘产业生态屏障类、城镇功能生态屏障类“三类”分类指导,初步构建起从山顶到江河的系统保护修复治理格局。

其次是强化要素保障。重庆市严守耕地红线,拓宽造林绿化空间,制定出台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推动林地经营权流转、零散林地资源集中经营。同时,充分利用农村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四旁”空间,荒坡荒滩,建成区和园区绿化用地,累计完成农村“四旁”植树、疏林地、宜林地及灌木林地造林43.48万亩。持续夯实种苗基础,建成林木良种基地、优良乡土树种采种基地、保障性苗圃50个,年产优质苗木3500万株,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最后是强化惠民富民。”张晓勇表示,重庆市坚持增效益与兴产业同步推进,立足区域特色、资源优势,依托项目建设发展柑橘、荔枝、脆李等特色经济林40余万亩,打造出巫山红叶、万州“水上森林”、北碚八桥叠翠等众多生态美景,提供务工岗位上万个,让当地林农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山上增收。

下一步,重庆市将把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加注重“提质”“兴业”“利民”。据了解,重庆市将统筹耕地保护和生态安全,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把全市林草资源的“家底”摸清楚,进一步拓展造林绿化空间,实施营造林100万亩。

此外,重庆市将推行全周期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生态系统综合功能;利用零星间隙地开展“小微绿化”,将原本被忽视或闲置的空间利用起来,增加绿色植被覆盖。倡导农村“四旁”植树,增加乡村绿色景观,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还要盘活资源增效益。”张晓勇介绍,重庆市将抓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机遇,创新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机制,进一步推进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迭代建设,挖掘森林在涵养水源、创造经济价值、保障粮食安全、固碳减排等方面多元功能,让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释放、协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