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检察机关发挥诉讼监督职能作用守护黄河安澜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4-29 10:32:34 浏览()次

在春风的吹拂下,西露湾露天煤矿护坡上的草木已经返青,不知名的灌木开出娇嫩的花朵。记者近日在陕西省榆林市采访时了解到,如今遍布植被的护坡矿坑,几年前还布满碎石、粉尘,道路破碎,寸草不生。

近年来,陕西省检察机关全面贯彻黄河保护法,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协作配合,坚持惩治犯罪与修复生态、纠正违法与源头治理、维护公益与促进发展有机统一,为守护黄河安澜提供坚实司法保障的履职实践。

矿山修复不添新账

神延西湾煤矿是一座典型的露天矿,岩石剥离及煤炭生产运输造成部分坡面黄土裸露,边坡出现雨水侵蚀沟现象。2021年9月,因水土保持工作措施不到位,生态修复存在治理漏洞,未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进行系统的生态治理。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

陕西省神木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干旱少雨,加之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矿山众多,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神木市人民检察院能动履职,检察长亲自深入现场调研,主动召集水利、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到煤矿实地座谈研究整治方案,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有关行政部门推进矿山生态修复。“要办就办成典型案例,为神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打造可推广复制的样板。”神木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王萃说。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神延西湾露天煤矿制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复垦方案,按照“边开采、边复垦”“成熟一片、治理一片”不添生态“新账”的原则,走出了一条高效、经济、可持续的矿山发展之路。

黄土高原最缺的就是水,量水而行首要原则。“神延西湾露天煤矿在保障绿化植被多样性基础的同时,种植了适宜本地存活的耐干旱、易生长植物,依据植物喜阳、喜水等生长习性进行植被需水量分析,并在前期土壤重构过程中,通过红黏土的隔水保水作用,因地制宜建成高效完整的灌溉系统,应用微喷、滴灌、喷灌等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协同利用。”神延煤炭保障中心主任侯小平介绍道。

在此基础上,神延西湾露天煤矿创新实施“矿山修复+现代农业”工程,为小啊包村、新华村建设高标准经济果园,配套完善灌溉、排水等设施,待复垦完成后移交村民经营,高质量、高标准打造了现代农业种植园、林果生态体验园、有机牧业科技示范园。

从山顶眺望,被治理的采空区绿意融融,一道道护坡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宛如大地的指纹;一座座淤地坝稳稳伫立、拦沙淤地…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多功能综合治理区。该煤矿最终入选2022年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岸线治理变美景

“我刚刚从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会议上得知,黄河干流府谷段河水已达到Ⅰ类水质标准啦。”当陕西省府谷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彦云向黄河采访团记者介绍情况时,几位陪同采访检察院工作人员不由得发出欢呼。

为防治水土流失,不让大量泥沙涌入黄河,保护好黄河上游优良水质,陕西省府谷县的相关部门付出大量的心血。

府谷县地处黄河“几字弯”,黄河河道在此转弯形成了独特的“沙金沉积带”。河岸边土层内富含砂石,是建筑路基的上好材料。正因如此,非法采砂者盯上了这块风水宝地。

2018年,有群众举报,河滩上有人非法挖砂。府谷县人民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履职。随后,府谷县成立多部门组织的联合执法组,对非法采砂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并投入1.41亿元,对河滩地进行生态复绿。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建立“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巡河活动。

府谷县城沿黄河而建。2022年以来,陆续有群众在县城东门湾至新区下沉公园黄河沿岸拢田种植、堆放杂物。包括河滨路、新区下沉式公园以南的黄河沿岸公共场所以及滩涂地,已变相成为附近居民的“菜园”。

“垅田种植的行为都是城区居民自发形成,大多数居民种植的都是供自家食用的玉米等高秆作物,妨害河道行洪,施肥也会污染河水。”府谷县水利局副局长张文彬说。

府谷县人民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对黄河沿岸城区段私自种植和乱堆乱放乱占等违法情形进行查处监管。

2023年3月,在居民预备继续种植作物前,由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清理河道约15公里,整理河道滩涂地1100余亩,将岸线生态保护与城市公园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生活环境。

“整改完成后,行政机关及时作出书面回复,并联合府谷县人民检察院多次进行‘回头看’,再未发现有垅田种植的违法情形。”府谷县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王娇介绍说。

陕西省检察机关深化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加强与黄河上中游水利部门建立监督协调机制,构建“流域管理+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依法治河管水机制,全方位保护黄河水生态资源。

凝心聚力解难题

陕西省咸阳市翠坪煤矿非法设置排污口排放矿井废水多年,破坏了黄河一级支流西川河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污染。

关中平原检察院副检察长韦媛媛说起他们第一次进入企业时的情形。“唉,检察官,我们也是没办法啊……”煤矿负责人满面愁容地说,这些年因为非法设置排污口疏干排水被行政机关年年处罚。

疏干排水就是有计划地将危险水源的水全部或部分疏放出来,彻底消除在采掘进程中发生突然涌水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浅部开采时,采用“疏水降压”的办法,可使水头压力降至开采水平以下,从而杜绝突水事故。经鉴定,疏干排放的矿井废水中石油类、氟化物水污染物的指标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类水标准。

翠坪煤矿2008年开始建设,建设之初的环境评价影响报告书及省里相关部门的批复中明确: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疏干排水经处理后,生产生活中全部回用,不得外排。但是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疏干排水量很快就超出了当初的预计,煤矿已经没办法把疏干排水完全回用,只能找地方外排。

于是设置一个合法的排污口是当务之急。矿业公司位置特殊,附近有自然保护区,下游有水库,难以确定排污口选址。

办案中,检察官还发现,煤矿现在所排放的污水,也就是煤矿的疏干排水,要办取水许可证。询问县水利部门得知,翠坪煤矿没有办理许可证。排污口没有合法手续,办取水许可证就不符合条件。两个问题紧紧缠绕在了一起。

怎么办?检察机关在翠坪煤矿举行了一场听证会,参加听证的除政协委员和志愿者外,还有西北大学的专家。听证会的结果是,不能非法排污,生态环境部门需要继续依法履职;对无证取水的问题,属地水利部门应当肩负起监管职责。

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庭审后,榆林市生态环境部门在征询专家意见后,提供了一套新的整改方案。翠坪煤矿地处咸阳市与铜川市的交界,之所以两市要以此地为界,从地理上说,翠坪煤矿正位于两地分水岭的半山腰上,从翠坪煤矿向西北穿过分水岭后,另一侧的河流符合建设排污口条件。

方案切实可行,工程很快就得到批准并开工。在工程建设完成后,新设排污口取得了排污许可证。此前,流域管理机构也向翠坪煤矿发放了取水许可证。经税务部门调查和催缴,翠坪煤矿共补缴多年来漏缴的水资源税252万余元。

此案被最高检评为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推进黄河大保护典型案例。

针对行政机关长期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陕西省检察机关上下联动、一体履职,在全面调查取证基础上,听取各方意见,对行政机关整改方案可行性进行审查判断,准确认定行政机关未依法全面履职,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以“诉”的形式体现司法价值引领,在诉讼期间促成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职,提升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公信力,为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