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第三届江苏省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决赛近日在常州市举行。百强选手现场随机分组,进行作品展示和陈述,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项。
“水韵江苏的生态密码正在被年轻一代破译。”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尹荣尧介绍,江苏省已连续举办三届全省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三年来,2283件作品如同2283颗生态种子,在江苏省大地上生根发芽。2022年全国决赛,江苏获一等奖及优秀指导老师奖项数量全国第一,所有奖项数量全国第二。2023年全国决赛,江苏入围数量占比超13%,获奖数量占比超16%。尹荣尧希望青少年做校园的“生态侦察兵”,做生活的“创新转化家”,做未来的“跨界行动派”,以青春之笔绘就水韵华章,以创新之火点燃绿色未来。
江苏省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四水俱全,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6.9%。“守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江苏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黄俊友表示,水利和生态环境部门长期致力于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水资源环境保护。对于参赛选手来说,全省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展示机会。每一个发明、每一个创意,都有可能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金钥匙;每一个奇思妙想,都将在水科技的广阔天地里,成为燎原星火。他期待选手们用智慧和才华创造出的水科技发明成果,为水利和环保事业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
泥水流经河流弯道能实现泥沙分离,为黄河治理提供新思路;鱼儿在碳中和水族箱之中畅游,微藻系统可以让节水、低碳理念走进每个小家……活动现场,各类发明装置尽显青少年的创新思维。赛事共征集到涵盖水生态、水环境、水节约等多个领域的创新项目761组,百强作品从中脱颖而出,入围决赛。
作品既有智能节水马桶、户外自制净水器等实用发明,也有从“菌临添虾”谈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未来、小球藻和螺旋藻对水质改善的实践探索等理论研究报告,充分体现青少年对水环境保护的深入思考与实践能力。
往届优秀指导教师代表——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物理老师徐子森为选手们支招:“在水发明探究类项目中,建议大家多查阅各地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从水资源现状、河流情况等方面出发,拟定自己的项目。”
选题如利剑破题,直指工业节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治水难点;研究如夯土筑基,作品大多历经了长时间的实地调研,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情怀若春风化雨,夹在报告中的田野手记,让科技闪耀着人文温度。
据介绍,江苏省水环境质量连续3年达到优级,国考断面优Ⅲ比例同比改善0.9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继续稳定在Ⅱ类,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84.4%、居长三角地区首位,太湖平均水质30年来首次达Ⅲ类,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水平,实现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