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刚刚考察的运城盐湖,是如何保护生态的?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3-05-19 23:19:59 浏览()次

5月16日下午,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山西运城盐湖,结合展板、展品等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实地察看盐湖风貌。

过去几年,运城盐湖“退盐还湖”,晒出了“生态结晶”。运城盐湖的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成了鸟类栖息的家园。站在盐湖岸边放眼望去,野鸭嬉戏、水波粼粼、芦苇依依,时而起飞嬉戏,时而游弋觅食,千姿百态的鸟类是运城盐湖生态向好的显著标志。

为保护古老盐池,启动“退盐还湖”

“盬,河东盐池也。”《说文解字》里有所注释。可见“盬”特指河东盐池。

河东盐池,就是现在的运城盐湖,是世界上开发利用最早的盐池,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总面积132平方千米。

“从地质学角度来讲,运城盐湖是由整个中条山运动产生的,由于受一次大的造山运动的影响,运城盆地南部的中条山和北部的孤山、稷王山褶皱断裂上升,其他板块下沉,形成一个大面积的沉积洼地,大量含盐类的矿物质汇集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沉淀蒸发,形成了最初的盐湖。”山西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郭东罡说,中条山与盐湖是一个有机的生态体系,相互之间交错制约,共同形成了一个古老而独特的生态体系。

运城盐湖具有4600年以上的开采历史,曾是山西省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地,其产出的无水硫酸钠,在20世纪90年代,曾占全国总量的65%。

盐池采盐。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然而,长期的工农业生产导致运城盐湖的生态环境一度被破坏。为此,当地政府作出决策,不再搞工业开发、矿产开发,把运城盐湖从矿区、工业区变为生态保护区、旅游区,恢复“湖”的本来面貌。2020年9月30日,运城盐湖保护范围内停止一切工业生产,正式启动“退盐还湖”。

一年治湖、三年成景、五年成势

“这条路是2021年冬天铺设的,总宽6米。灰色部分为4米,采用透水混凝土材质,和海绵一样下渗能力强,不会造成路面积水。红色部分采用EPDM材质,弹性适中,耐晒耐腐蚀。”运城市水务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盐湖堤埝除险加固及生态修复项目法人杨素平介绍说,“根据项目规划,一期绿道将向东修至鸭子池,全长13.14公里。这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将方便行人和骑行者更近距离欣赏自然人文景观。目前,这200米作为示范区,已经铺设排水及强弱电设施,相关设备安装到位后,将具备AR互动、智能感光等智慧功能。”

盐湖是镶嵌在河东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星罗棋布的堤埝是盐湖的一大独特景观,对其实施分类整治,是改善湖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

“生态是盐湖的最大价值,保护是我们的最大责任。要秉承保护优先、文化为魂,山水合一、和谐共生的理念,尽量保持盐湖原有的生态不变。”站在一期工程最西部的2号滩18号堤埝施工现场,运城市水投公司原副总经理吕希汶说。

“2020年退盐还湖后,全面恢复盐湖的生态功能迫在眉睫。一期工程需要整治的小公滩、1号滩和2号滩,有近300条堤埝。这些堤埝有的垃圾成堆、杂草丛生,有的损毁严重、高低不平,最窄处仅1米,存在垮堤危险。我们在整治时,基本依照盐湖原有轴线进行加固整修,最终使其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杨素平说。

由18号堤埝向东,一丛丛茂密的芦苇随风起舞。“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于畦沟里现有的野生芦苇,我们不会选择清除。”杨素平说,“本着‘非水即绿’的原则,对裸露的堤坡努力做到植被全覆盖。鉴于盐湖独特的地质特征,从2021年开始,我们就不断尝试种植适宜此处生长的植被。高羊茅、紫羊茅、黑麦草、披碱草……试了大概有8种。”

由2号滩、1号滩一路向东,在小公滩10号堤埝附近,几对新人在拍摄婚纱照,洁白的婚纱搭配七彩盐湖,别有一番风味。杨素平介绍说:“小公滩风景独特,是婚纱拍摄取景地。鉴于此,运城市水投公司领导多次实地考察,打算因地制宜建一座景观桥,将这里建成专业的婚纱拍摄基地。顺应这一态势,还将在这里布局建设一系列网红打卡地。”

“青山绿水、碧水蓝天是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盐湖生态治理过程中,我们要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尽十分的努力,把这一项目建成民心工程、百年工程。”运城市水投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崔作铭说。

“‘一年治湖、三年成景、五年成势’,生态蝶变前景可期。”站在一期工程最东头的小公滩堤埝上,崔作铭满怀信心,“相信到2025年,通过对盐湖堤埝的加固整修、江道的疏浚连通,湖区堤埝将更加整齐美观,‘五步制盐’古老工艺将传承再现,‘七彩盐湖’将更加璀璨夺目,一个名副其实的‘三晋明珠、华夏母亲湖、池盐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编辑:陈妍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