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一条道路,“笔直、宽阔”是最常用的词汇。可在葱郁的公园里,又直又宽的道路却往往会割裂景观,甚至影响野生动物迁徙。在北京的温榆河公园,18条市政道路眼下正开展设计建设。近日,由北京城市规划院、园林古建院、市水利设计院、弘都院、林业大学等专业团队组建的规划技术工作营,已经完成了《温榆河公园道路曲化、窄化、生态化、景观化的规划设计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温榆河公园的面积达30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老城面积的一半。为保障区域内的交通功能,公园总共将新建18条市政道路,总长度46公里,包括4条市级主干道、9条次干道和5条支路。公园中的道路该怎么修?与普通的市政路有什么不同?温榆河公园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的答案是:曲化、窄化、生态化、景观化。曲化,即道路要避让自然带及原生大树,给野生动物保留完整的生境通廊;窄化,即在不影响通行功能的前提下为道路“瘦身”,给动物让路;生态化和景观化是通过建设植草沟、植物过滤带等海绵措施,将优美的景观融入道路。纵观《方案》可见,设计方案着实花了一番心思,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值得点赞期待。
根据《方案》,公园的14条市政道路将进行窄化调整。其中,清河南滨河路等多条道路,宽度从常规的35米,窄化为26米;雷桥路窄化之后仅保留2条车行道……这无疑是野生动物的“福音”。温榆河公园一期自从去年全面对外开放以来,已成为群众新的“健康休闲园”和“生态体验园”。到目前为止,公园已发现210种鸟类、136种陆生昆虫以及草兔、黄鼠狼、东北刺猬等陆生哺乳动物。
事实上,类似温榆河公园18条道路“瘦身曲化”的做法,在北京并非首次。今年,颐和园昆明湖游船“下水”时间不仅较往年推迟了一周,还从白天改到傍晚,为的是给天鹅“让路”。此前,为给密云区新城子镇一棵约3500岁“超高龄”古侧柏充分的生存空间,当地不但拆了墙,还特意将影响它生长的公路“挪”开了一些……这些都生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远见,彰显了舍与得的智慧。虽然温榆河公园因为18条道路“瘦身曲化”,将增加不少建设成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道路畅通,但最终赢得的是绿水青山的“无价之宝”。这启示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的城市更新行动正在深入开展之中。客观而言,城市更新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处理好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非易事,城市决策者、建设者经常会面临抉择难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温榆河公园18条道路“瘦身曲化”的做法也启示我们,只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坚持问计于民,汇集众人之智,定能蹚出城市建设与绿色发展和谐共生之路,实现城市更新与生态文明比翼齐飞。各地在推进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从高处着眼、大处着手,又要从道路“瘦身曲化”、主动为动物让路等小事做起,积极担当作为,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积小胜为大胜,积小成为大成,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