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市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该注意什么?彭州这次生物多样性调查带来借鉴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09-01 13:51:22 浏览()次
 

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其中的重要目标和手段。彭州市是四川省成都市北部重要生态屏障、国家级生态城市,有责任做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近期,由彭州生态环境局牵头,成立专门机构抓保护,围绕产业发展育品种,开展深度合作强调查,对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在摸清本地生物多样性本底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也发现一些短板。

一是物种门类历史调查不全。在以往生物物种(含遗传资源)清查和生物性调研工作中,对非重点或非典型区域(县级自然保护区、河流湖泊水域,如湔江两岸以及生态边缘区域)重视不够。数据种类较为单一,缺少昆虫、鱼类、花木、湿地植物以及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详细数据,无法测算出综合物种指数。

二是数据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历年虽积累了大量的兽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物种数据,但相关数据以单条单块、书面报告为主,不利于数据管理和成果展示,缺乏持续性的数据来源和动态更新。

三是自然保护地范围存在交叉重叠,造成开展相应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缺乏实施性指导依据。自然保护区的区域划分、管理等也需要更高的标准。

四是生物资源保护措施力度不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有真空或重合地带。

为避免上述问题,笔者建议下一步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数据清理和详查。科学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市级部门、镇(街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责任,采取“部门主导、第三方机构辅助”的方式,全面开展数据清查和详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建立与工作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二是加强数据信息化建设。依托智慧蓉城建设,建立物种数据库,对兽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物种加强保护和研究,收集保存日渐濒危和灭绝的珍稀物种资源和遗传资源,优化生态多样性数据库质量和更新周期,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息化水平。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湔江和白鹿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同步推进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地综合监管。立足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探索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的模式,启动旗舰物种及典型生态保护项目,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四是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措施。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形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挂钩的目标绩效激励约束制度,充分调动市级部门、镇(街道)主动性。加快建设龙门山镇国家级生态观测站,打造数据连通的智慧生态观测平台。加强与各类育种机构的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和人工繁育筛选和培育适宜生态系统的优良品种,努力实现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彭州生态环境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