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14200元增加到34000元。这是云和县近年来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带来的成果。
近年来,云和县以“两山”理念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为“两山”转化夯实体制机制保障,打开了“两山”多元化通道,使更多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试点生态产品政府采购
“真的太好了,我做的蓑衣等手工艺品,有乡里帮忙对接销路,在家就能挣钱了,我一定更努力保护好生态环境。”7月22日,在云和县首笔生态产品采购资金兑付仪式上,雾溪畲族乡坪垟岗村村民赵东奶拿到了第一批“两山”红利个人采购资金4500元。
据了解,为助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有实效”,云和县探索创新生态产品政府采购工作,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云和县专门出台了《云和县生态产品政府采购试点暂行办法》,根据规定,生态产品采购参照《云和县2018年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报告》,采购量按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水土保持、洪水调蓄四项品目总量(值)的0.1%-0.25%采购。政府采购资金将用于各乡镇开展生态资源资产保护与修复、生态资源资产整合与转化、生态产业化培育与品牌经营、生态文化传承与弘扬、生态惠民与帮扶等工作。
“真没想到,把村子打扫干净了还有钱拿。我们乡是水源保护地,村里连88岁的老人都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了,大家积极性都很高,以后我们也会继续努力保护好生态环境。”拿到第一批集体GEP增值红利后,试点地区雾溪乡水竹垟网格干部柳德兄兴奋地说。
此外,2019年11月,云和县率先成立了全国首个综合服务类“两山银行”,平台由生态信用评价体系、评价应用体系两部分组成。云和县农商银行通过“两山银行”向雾溪畲族乡授信11亿元,并推出生态信用“两山贷”贷款产品,将生态信用作为金融信贷产品前提和优惠条件,主要满足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的企业、个人生产经营等信贷需求。目前,云和县已发放贷款87笔合计2964万元生态信用贷款。
推进全市首批示范乡镇建设
云和县崇头镇、雾溪乡作为全市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示范乡镇,整合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生态强村公司,并聘请专职经理人实体化运行。
雾溪乡成立丽水市首个具备金融功能的生态信用平台,发布了生态信用正、负面清单,把生态保护、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等内容列入个人生态信用指数评价,以“正向加分、反向减分”方式开展生态信用评价,形成个人动态生态信用指数。同时,组建了以“畲娘找茬团”“法官说理团”“‘两山转化’评分团”等为载体的积分评价团队,定期开展“户比互评”活动。在完善积分评价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积分应用体系,与农商行合作,推出“两山贷”“两山存”等金融产品。
崇头镇推出丽水市首个“信易游”生态守信激励机制,为全市生态信用守信者提供购票、住宿、用餐等信用优享旅游服务。
在此基础上,云和县创新特色,打造六镇六景,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成功建造出“十里云河”风景线,让沿线村庄抱团发展,每年接待游客150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总收入达4500余万元。
高标准发展绿色经济
既要GDP,更要GEP。云和县在“两山”理论指引下,不断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加速集聚创新要素,积极开展分行业整治和新旧动能转化工作,通过“机器换人”、电商换市、“腾笼换鸟”、空间换地、“凤凰行动”等行动举措,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同时,通过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断加快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步伐,“山兰”牌黑木耳、“菇童”牌香菇等农产品频频获奖。
生态旅游是云和县绿色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云和县率先提出并实施“全域5A”的发展模式,对标国家5A景区标准,从“一城一湖一梯田”空间布局、三个“最”的保障体系以及项目投资、产品建设等方面,支撑全域5A建设,努力打造浙西南大花园的云和样板。
同时,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创新提出“云和云居·六头民宿”和“云味十二道”理念并付诸实践,着力把民宿产业培育成生态经济的新增长点。2019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52.9亿元,连续5年保持25%以上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