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你会买车吗?”“买,而且还得是净化空气又防病毒的那种。”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携手汽车之家联合发布《2020新冠疫情中国汽车消费洞察报告》,通过线上调研5000+用户发现,疫情下,购车需求并未减少,只是短期需求转化受抑制。而且,疫情下的个人防护意识激发了更多购车需求。
调研数据显示,“车内空气净化系统”是用户在疫情影响下比较重视的汽车功能,占比近70%。多数用户希望车辆能增加“空气净化、防病毒”功能,并愿意为这类功能付费1000-3000元。而在经济观察报联合新浪汽车发起的“疫情对出行影响”线上调查中,92%的消费者也认为车内空气净化系统更有必要。
这些调查结果都表明,对车企来说,此次疫情有望成为一个契机,在车内空气净化和防病毒功能方面更进一步,打造“全方位健康”车辆。
其实,车内净化系统并不新鲜,早一些年,不少车就搭载了空气净化器、负离子发生器等车内空气净化装置。针对本次疫情,不少车企推出了更高过滤效果的空调滤芯来净化车内空气。近期国内某认证机构新推出汽车空调滤清器过滤等级CN95认证,一些车企也将通过这一认证作为卖点。
图片源于网络
这些号称防毒、消毒的功能真的有效吗?
据了解,汽车空调滤清器和口罩这两种产品存在显著差异。从产品标准来看,对于口罩,采用氯化钠气溶胶作为测试介质;而对于CN95认证规范,采用的测试介质是A2矿物质粉尘。有实验结果表明,按照CN95达到95%(A2矿物质粉尘)过滤效率的滤清器,采用氯化钠气溶胶测试仅能达到70%左右的过滤效率。也就是说,CN95与N95不具有可比性,将汽车空调滤清器的过滤效率级别与口罩的N95防护级别关联,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图片源于网络
那么采用紫外线消毒呢?上汽集团最近就宣布,最新研发了内置式深紫外线“杀毒”汽车空调。此外,上汽集团还研制开发了车规级深紫外线杀菌盒,能够实现汽车内饰表面灭菌杀毒。不过紫外线消毒需要足够的光照强度和时间,在这一方面尚未看到具体信息。
再来看车内的负氧离子滤净系统,这一系统利用负离子本身具有的除尘降尘、灭菌解毒的特性来对空气进行优化。但是,一般的负离子发生器输送距离有限,并不能做到全车覆盖。而且负离子杀菌率偏低,目前洁净度要求高的环境基本不会使用这种方法。
综合来看,汽车产品要真正做到防病毒难度非常大。面对疫情,众车企打造更加健康的用车环境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希望这真正促进车载净化系统的进步,而不是短期炒作的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