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吴玉萍
截至今年10月底,甘肃省111个县级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治,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这是12月5日,记者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情况。
今年以来,甘肃省着重从整合执法职责、规范机构设置、明确执法层级、加强队伍建设4个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改革。目前,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既保持了高压态势,又充分体现出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方向,发展态势良好。
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李佐康介绍,今年,甘肃省开展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企业排污口、雨排口专项检查,消耗臭氧层物质执法专项行动和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专项执法检查共4个专项行动,并结合企业排污口、雨排口专项检查排查结果对黄河流域甘肃段情况进行摸排,建立了问题台账,促使环境问题得到有力整治,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明显提高。
8月5日,被生态环境部挂牌督办的武威市供排水集团公司污水处理厂解除挂牌督办。至此,中铝兰州分公司、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永昌县供热公司、武威市供排水集团公司污水处理厂4家生态环境部挂牌督办企业全部解除挂牌督办。
李佐康介绍,甘肃省生态环境厅采取下发督办通知、开展现场督查、组织环保约谈等方式推动重点问题整改。相关地区人民政府及生态环境部门普遍高度重视,整改到位、处罚到位、追责到位,确保问题整改取得了实效。
9月1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依法对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内的金源矿业公司、吉泰化工、冠润科技、天亿化工、鑫海源化工5家企业实施省级挂牌督办,督办时限为6个月。
据了解,近年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先后3批次对43个环境问题实施了挂牌督办。截至目前,已解除挂牌督办30家。
此外,紧盯上级转办问题整改。今年以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先后对生态环境部转办的甘肃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民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环境污染问题,省委省政府转办的群众投诉兰州九州丰泉发电厂污染问题,以及甘南州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问题等10个问题进行了调查核查,大力推进了问题整改。
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其目的是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李佐康表示,服务和监管并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相辅相成的,就是要通过监管来引导企业自觉守法,通过服务来提高企业的守法水平。
为此,甘肃省从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精准把握执法尺度3个方面着力,不断改进优化监管执法方式。
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生态环境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通知》,并制定了《甘肃省生态环境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办法》,推进甘肃省生态环境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提升精细化监督管理水平。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切实解决检查随意性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制定抽查事项清单,合理确定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保证抽查的覆盖面和工作力度,同时加强抽查结果应用,做到重点突出、效能提高。
为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能力,全省各市(州)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实地培训、实战练兵、组织环保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和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执法大练兵活动。10月下旬,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在张掖市组织举办了2019年省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比武竞赛活动。
目前,甘肃正在积极推行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已制定印发全省生态环境系统《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执法信息公示实施办法》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办法》,修订了执法流程图和自由裁量标准,这将进一步规范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工作,约束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
“既要严格执法又要热情服务,对于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既能一针见血点到位,又能从高质量发展角度对企业整改和发展提出有效建议。”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雷思维对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坚决杜绝执法“一刀切”,为企业提供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围绕企业环境治理需求提供精准化帮办服务,助推企业合法生产、达标排放。通过做到监管执法与服务两手抓,在做好监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在优质服务中实现有效监管,更好地促进发展、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