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怎样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近年来,四川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先后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5个(蒲江县、洪雅县、南江县、温江区、金堂县)和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个(九寨沟县、恩阳区)。
近日,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新闻通报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雷毅介绍,目前四川的命名数量和创建成效位居中西部前列。未来,四川将继续助推“两山”理论在四川的实践,保持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居于中西部领先,走出有四川特色和西部特色的示范创建路子。
打造一批鲜活案例和样本,走出具有四川特色的示范创建路子
据介绍,目前,四川省初步形成了点面结合、多层次推进的建设体系,打造了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实践的鲜活案例和样本。
从整体上看,2006年以来,四川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县15个、省级生态县51个、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2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市3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97个、省级生态乡镇351个,今年又向生态环境部推荐了5个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单位。
雷毅透露,目前,四川建立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激励机制,会同省财政,对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地方,给予一定巩固提升补助奖励资金。
“要结合四川实际,助推‘两山’理论在四川的实践,保持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居于中西部领先,走出具有四川特色和西部特色的示范创建路子。”雷毅谈到。
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富了村民,留住了“乡愁”
四川在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县过程中,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雷毅表示,放眼全省,通过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从社会经济、制度体制、生态环境、空间优化、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综合提升一个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洪雅县,把绿色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打造健康养生产业示范区、生态工业示范区、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区,推动林区变景区、农舍变旅舍、村民变股民。
在南江县,确立“生态立县、文旅强县、绿色崛起、同步小康”战略定位,努力打造“富丽安康新南江”,通过生态资产的不断累积变现,实现脱贫致富,为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样板示范。
“我们要坚持品质筑城,把生态要素引入城市,让生态成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最美底色。”金堂县县长古建桥告诉记者,金堂县围绕龙泉山和沱江两大核心生态区,建成了杨溪湖湿地公园、金山公园等10个城市公园,构建了全域公园体系,真正做到了将城市融入自然。
金堂县地处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接壤地带,是千里沱江的源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确立“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定位后,金堂县始终不渝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荒山绿化造林力度大,生态产业发展后劲足,黑臭水体治理效果明显,为成都平原和丘陵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金堂县还坚持合理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留住了反映城市风貌与文化特色的“乡愁”。
生态+模式点“绿”成金,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提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间的差别,雷毅简单概括为,建设内容上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前者更加侧重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者旨在创新探索“两山”转化的有效途径。
示范创建带来了怎样的成效?九寨沟县县长陶钢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全县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53.76%。同时,在积极探索“生态+”扶贫新模式下,如罗依生态农业产业园,去年仅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等方式,就帮全乡人均增收6000余元,成为四川民族地区生态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
“九寨沟就是典型的例子。”雷毅评价道,依托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生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
在巴中市恩阳区,确定了“山水恩阳·绿色天堂”的发展定位,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核心,逐步探索出一条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点“绿”成金、生态惠民之路,对秦巴山区脱贫奔康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四川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实行的是一步到位,达到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县标准的模式。对此,雷毅透露,全省在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中,计划启动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由生态环境厅牵头制定考核指标,市(州)生态环境局组织考核验收,进一步夯实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