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很重视环保,但是……”话锋一转,谈话室里的这家央企负责人对着中央第一生态环保督察组成员倒起了“苦水”。
从督察组进驻上海开始,就陆续收到多位群众对某知名央企的投诉,而在首轮督察的举报件里,这家央企也是“榜上有名”。督察组立即开展调查,发现这家企业环境意识十分淡薄,环境违法问题非常突出。但一进谈话室,企业相关负责人却频频“喊冤”。
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的督察对象包括中央企业……”谈话室里,督察组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以下简称《工作规定》)中的相关内容做了开场白。
据不完全统计,首轮督察以来,这家央企被周边居民举报了83次,涉及水、气、危险废物等方面环境污染问题,相关部门对其多次立案查处、责令改正,但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整改。
当问起群众投诉的事,这位企业负责人不服气地回应,有些居民投诉是为了利益。
“你们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群众的诉求合情合理。”说完,督察组又请他从自身的角度,谈一谈企业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每谈起一处问题,督察人员就用一件件法规、一串串数据来补充发问,直到把所有问题问透。
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督察组成员解释,他们事先调阅了一份相关公文,了解到这家央企环保法律意识十分淡薄,对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合法履职行为不理解、不服后,便特意在谈话开始的时候安排了学习《工作规定》的环节。
这一方面是为了明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目的与工作要求,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央企进一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了解党中央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有益于央企夯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发挥示范作用。
“部分企业以牺牲环境和群众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身发展,就让绿色发展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督察组指出,对于这种情况,将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绝不放过。
接下来,督察组将进一步查清各类生态环境问题背后的原因,厘清相关企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积极敦促各责任主体加快整改进度,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