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蒸腾,热浪袭人,有一群人依然活跃在大街小巷,那是浙江省杭州市绿色志愿服务总队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他们认真接待学生假日小队,带领家长和孩子巡护河流,手把手教孩子们开展环保制作……恰似夏日里绽放的太阳花,用热情和坚持守护这座城市的美丽与和谐。
2004年6月,一个蝉鸣声声的夏天,杭州市绿色志愿服务总队的前身——杭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宣告成立。2022年1月1日,杭州市绿色志愿服务总队从新华路搬到凤起路333号,这方天地不大,却成为这座城市中一处温暖的小巢。有空时,志愿者和邻里们都会到这里坐坐,而这里也成了大家推进全民绿色行动、探索公众参与之路新的开始。
在凤起路333号的墙上,挂着一幅字——“知止”。
“这简单的字眼时刻提醒着我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时候,空也是一种满,帮助更多人快乐而有为,这是我们团队努力的方向。 ”杭州市绿色志愿服务总队副总队长孙毅说。
“瓶盖联盟”的故事
来到凤起路333号,好像打开了瓶盖处理的新世界——刚进门,一筐筐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瓶盖被井井有条地分好了类。还有用瓶盖做成的爱心图案、小花等装饰品,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年,杭州市绿色志愿服务总队渐渐和300多家餐饮商家手拉手建立“瓶盖联盟”,在这些商户店内设置瓶盖收集箱(筐、缸),与环保志愿者携手,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助力共建“无废城市”。
“我们用募集到的超200种瓶盖,筹建了一座独特的‘瓶盖趣味博物馆’,从可口可乐的经典红到农夫山泉的森林绿,每一枚瓶盖都在诉说它的前世今生。”孙毅说。
2021年暑假,建兰中学金子琪同学和爸爸一起来参加“瓶盖联盟”的志愿服务,那时总队还在新华路。面对堆积如山的瓶盖,这位细心的女孩开始她的“分选实验”——她不仅现场比较不同分类方法的效率,回家后更是制作了翔实的对比视频,建议先把瓶盖全部翻过来,再集中选一种。采用她推荐的方法后,志愿者们的工作效率果然提高了许多。
瓶盖开启时,往往会粘着残留的啤酒或油渍,志愿者们分拣瓶盖久了,指尖容易发黑、黏腻。这个平常的细节,也没有逃过金子琪的眼睛,第二天她就托爸爸送来一袋劳动手套。更让人意外又感动的是,半年后的一个周末,金爸爸又送来几大袋手套说:“这是琪琪用压岁钱买的,她现在读书忙,但还时常惦记着这里。”这些崭新的手套,不仅保护了志愿者的双手,更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杭州市绿色志愿服务总队筹划拍摄一组宣传视频。已升入高中的金子琪闻讯后特地赶来,在凤起路333号门口,借助瓶盖系列作品分享环保志愿者的故事。“这份绿色事业,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她的话语如同夏日的清风,让人看到一位新时代青年的绿色坚守。
为更好促进展示和交流,杭州市绿色志愿服务总队发起“盖盖有源”环保艺术项目,引导杭城大中小学生参与到瓶盖创意设计中来,制作了超100件瓶盖特色作品,在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上城区小营街道等多地巡展。
志愿服务“混龄班”
岁月如流,在这条环保之路上,无数志同道合的伙伴并肩同行。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对这座城市的深情:有人把厨房变成实验室,十几年如一日地推广酵素制作;有人风雨无阻地巡护河道,用脚步丈量身边河流的变化;有人甘当“绿色铺路石”,自费租赁场地为环保公益活动搭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绿色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壮大,凤起路333号里的故事也越来越多。
在这里,杭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组建起志愿服务的“混龄班”——志愿者中有孩子、家长,也有退休人员,甚至有不少八旬长者,绿色队伍在代际交融中不断成长蜕变。
年逾八旬的蔡永林,经常从南星桥骑自行车赶来参加志愿活动。原本屋子里有20多把椅子和一些小板凳,但有次参加活动的人多,有些孩子只能挤坐在楼梯上。隔了没两天,蔡永林就风风火火地搬来了10张叠在一起的蓝色塑料凳,说这是他和爱人王秀云的一点心意,希望今后活动时能用得上。
“年长的志愿者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主动做年轻人的知心人、引路人。”蔡永林说,做好绿叶,做好铺路石,只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倡导保护环境全民参与才更容易实现。
在大家帮衬下,凤起路333号里的展架和桌椅一点点多了起来。大家把闲置书籍拿来,慢慢建起了一间藏书5000多册的“绿道书房”,越来越多孩子来这里看书、捐书、换书,开展读书活动。大家又把家中闲置的水杯、文具、花盆、购物袋等物品拿来,当需要的人遇到合适的物件,可以签字免费领走。一点一滴的温暖,让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到这个小小的空间。每当我坐在这里,心里时常是满满的、暖暖的。
这里是志愿者的家,一起建设,一起分享。志愿者张慧玲每次来凤起路333号,都说很有收获:“一走进来,人就自然静了下来,就会想想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我还可以做点什么。”
“2001年初到杭州时,我写过一篇名为《异乡家园》的文章,描绘我所憧憬的城市生活。如今,当初的‘异乡’早已在一次次环保行动中,越来越具象为触手可及的现实,成为承载着越来越多人共同记忆的‘家园’。”孙毅说。
环保公益蔚然成风
杭州市绿色志愿服务总队就像一条温暖的星河,将千万家庭的环保梦想紧紧相连,帮杭城更多角落都闪烁着爱的微光。
在这里,环保志愿者们策划组织了“一把伞,一座城”环保公益活动,募集了6万余把废旧雨伞。经过志愿者们的巧手修缮,这些重获新生的雨伞被送到西湖志愿者微笑亭和沿街商铺,化身为城市里充满温情的“应急晴雨站”。
在这里,环保志愿者们又从每个孩子都用的铅笔开始,在杭州市刀茅巷小学、杭州市天水小学等上百所小学开展“奔跑吧,铅笔头”环保公益活动,引导孩子们物尽其用、节约使用铅笔。许多被认为短到无法使用的铅笔,被收集起来,削好后加上自制的笔套,送到有需要的地方“延续生命”。当孩子们知道,那些曾被自己握在手中的铅笔仍有可能被使用,一颗珍爱树木、保护环境的绿色种子便悄然在他们心田生根发芽。
杭州市绿色志愿服务总队还引导大家巡护身边的河流,中河、东河、贴沙河、沿山河等近百条河流(河段)几乎都有环保志愿者巡护的身影。几乎每天早上,上城区采荷街道新凯苑社区党员先锋护河队的队员们都会出现在贴沙河边,这段路他们一走就已十年。
今年7月31日,在山东青岛举行的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发布仪式上,杭州市绿色志愿服务总队荣膺2024年度“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截至2025年7月底,杭州全市已有注册绿色志愿者近3万名。杭州市绿色志愿服务总队依托“志愿汇”平台开展活动9000余场,签到12.6万人次,活动总时长近40万小时。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我在喜悦之余更感受到一种脚踏实地的力量。之前20年,志愿者们用点滴行动共同书写的生态答卷,我们要继续写下去、做下去。”孙毅说。
今年1月12日,环保志愿者们在凤起路333号发布首个“绿志日”,每年的这一天将成为环保志愿者的节日,引导大家把绿色公益进一步融入生活。这个位于杭城中心的小小空间,将不断团结和凝聚“绿道一兵”,汇聚和点亮凡人微光,积极续写新的绿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