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刚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5-12-28 15:58:37 浏览()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海南省委六届九次全会表决一致通过的《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描绘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和行动指南。我们想知道,海南省生态环保部门将如何贯彻落实有关精神,推动绿色发展?

  邓小刚,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厅长、党组书记,经济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此前历任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海口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对话人: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厅长党组书记邓小刚 

  采访人: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李拉 记者陈祖洪 

  绿色发展理念将对海南产生哪些影响?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打造海南生态立省升级版 

  中国环境报:如何理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这一理念将对海南产生哪些影响?

  邓小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纳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加以系统化,高度融入长远的发展规划之中,说明绿色发展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绿色作为发展理念之一,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不仅是指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更包含着节约、低碳、循环、清洁、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的内容。全会提出的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呈现的不仅是发展理念的新定位、新高度,更是务实可行的发展手段与工具。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绿色发展理念要求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示范省,坚持绿色发展就是打造海南生态立省的升级版。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拥有的最大优势和生命线,是我们在市场配置资源条件下拥有的最宝贵财富,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最坚实依托。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海南省要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的最大生态优势所在,抓住机遇,创新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提出的绿色发展方向,既是理念也是举措,为海南省破解发展和保护难题提供指导方向和实践路径,引导海南的经济社会奔向绿富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十三五”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突破口是什么? 

  ■以“多规合一”为契机划定“两线一限” 

  中国环境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海南如何落实“十三五”规划的这一要求?

  邓小刚:2014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在全国28个市县启动了“多规合一”试点工作,以期解决市县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突出问题,海南省是试点地区。目前海南正在全力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牵头负责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专题工作。

  针对现有各类规划存在的空间规划矛盾突出、生态本底遭到侵蚀等突出问题,我们按照“严守生态底线”的思路,编制《海南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报告》,研究划定“两线一限”,即生态红线、环境底线和资源上限,确定生态保护和资源消耗的控制性目标,强化生态环境指标约束,做到保护生态环境“一把尺”,并落实到规划中。

  “两线一限” 是海南省总体规划的基础,根据海南各区的生态环境功能,确定重点保护对象,提出各区的环境质量目标和生态保护要求,统筹利用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使生态保护区域落实在全省”多规合一”的一张图上,使生态安全格局得到永久保障。换言之,我们以”多规合一”为契机,划定“两线一限”,为海南实现绿色崛起织就起生态保护大网。

  其中,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科学系统评价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功能和海岸带生态敏感性的基础上,统一协调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其它产业发展规划的矛盾冲突而划定。目前经有效整合环保、水务、林业、海洋等各部门,已初步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总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面积的33.6%,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约2950平方公里,占海南岛近岸海域总面积的12.4%。

  环境质量底线是以现状为准,海南生态环境在未来只能更好,不能更差,海南提出到2020年、2030年,要确保全省空气质量水平不降低,逐步消除城市水体劣Ⅴ类、Ⅴ类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95%以上。

  资源消耗上限则设定了土地利用、淡水用水等资源的用量消耗天花板,明确不能超越。

  海南省用刚性规划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守住环境底线和资源上限,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真正成为牢不可破的底线、无法逾越的红线和带电的“高压线”。红线和底限的划定不仅落在文件上,更落在真正的管控中,落到具体的地块区域内,做到“划得定、守得住”。今后,海南城镇建设、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要服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

  如何落实海南“十三五”规划绿色发展要求? 

  ■把落脚点放在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上 

  中国环境报:12月3日结束的海南省委六届九次全会表决一致通过的《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作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下一步将如何落实好《建议》精神?

  邓小刚:《建议》把绿色发展作为非常重要的篇章,且把落脚点放在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上,这和海南的省情特点是非常吻合的。这些年,海南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相对较好,这是引以自豪的重要优势,还要进一步有所改善。

  海南在绿色发展篇章中提出开展五大行动,即扎实开展大气、水体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全面开展绿色清洁生产行动,大力开展“双控”行动,强力开展环境治理行动,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行动。

  要实现绿色发展,还需要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作出努力。目前全省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正在开展,计划用3年的时间对全省城镇内河(湖)水污染实施集中专项治理;《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计划行动方案》已经制定,即将出台;为恢复海岸线原有的生态功能,海南省将对沿海12个市县1823公里海岸带开展保护与开发专项检查行动等。

  海岸带专项检查行动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海洋部门加强对海南省近岸海域水污染问题的综合治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和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此外,环保部门还计划制订颁布海水养殖业污染物排放的标准。

  海南省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也存在下降的隐患。必须善于把握新常态下污染物排放的特点和趋势,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控制增量、削减存量。对于新建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须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充分发挥环评“过滤器”的作用,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接下来,海南省还将进一步提高产业环境门槛,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行业环境准入标准,从源头控制落后产能;发挥环境标准的引领作用,研究推进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环境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在污染行业和海南特色产业领域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的制订方面取得突破。

  此外,我们正在研究起草《海南省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海南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细则》等,坚持走节能、环保产业之路。

  针对当前存在的环境监测能力弱,环境监测设备覆盖不全、自动化程度差,环境执法能力弱等问题,海南将建立完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开展环保督察巡视,严格环保执法,以提升海南省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海南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会真刀真枪地干,针对具体问题加以解决,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今后,海南省将有一系列动作,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形成生态屏障。当然,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环保新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也在学习借鉴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


上一篇:檀庆瑞
下一篇: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