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废弃采石场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8-12 18:13:53 浏览()次

走进12米高的“书房”,抬头向上,阳光从顶部的裂缝洒落,照亮了蜿蜒向上的“之”字形石径。竹楠木制成的书架沿着石壁整齐排列,书籍与岩石形成鲜明对比,却又不失和谐——这里,就是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仙都景区的“岩宕书房”。

 

图为岩宕书房。方琬夷摄

 

提起缙云,这里可不光有烧饼,还是著名的“石城”。缙云县凝灰岩蕴藏量居全国第一,丰富的矿藏资源造就了其悠久的采石历史。20世纪七八十年代,缙云县的采石业十分兴盛,村民们多以“打石头”为生,广泛开采凝灰岩用于建房、修路、架桥。随着时间的迁移,采石场陆续关闭,留下了3000多处大小不一的废弃采石场,也就是当地人俗称的“岩宕”。

一座座采石场,成了一道道生态“疮疤”。由于岩宕位于仙都景区内,回填或者将采石场炸掉,都不是最佳选择。如何唤醒沉睡的石头,实现资源的转化利用,成为当地面临的一大难题。

2020年,缙云开始探索一条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的新路子,工业遗迹开始焕发新的生命力。“我们通过开展微干预、轻改造,废弃矿山蝶变为剧场、书房、展示厅,成为文艺演出、宣传宣讲和地方传统文化展示阵地。”缙云县仙都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缙云县仙都街道党工委书记丁艺告诉记者。

“岩宕书房”正是由8号岩宕改造而成的阅读空间。类似的改造还有很多:有的岩宕被改造成露天剧场,漏斗状的岩壁让声音产生天然的回响效果,成了举办音乐会的绝佳场地;有的岩宕则成了展览空间,举办时装秀、艺术展等活动。

 

图为在岩宕空间举办的艺术活动。方琬夷摄

 

废弃采石场的重生,不仅解决了生态问题,还带动了当地的发展。“岩宕书房”一经亮相,便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网红打卡点,也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又一增长点。“缙云本身也有其他景点,但很多游客来这里就是为了到‘岩宕书房’拍照打卡。”游客多了,周边的村民开起了咖啡馆、民宿,年轻人也创业卖起了文创产品。丁艺介绍,自开放以来,岩宕休闲演艺新空间共举办“云音致夏”萨克斯风专场音乐会、“诗经”音乐之旅、“骑纪中国”机车巡游嘉年华、“DIOR&石头岛”晚宴及民乐、时装、婺剧表演200余场,接待游客2万多人,成为从“遗忘空间”转变为“旅游资源”的典范。

2022年,缙云的岩宕改造案例还登上了德国柏林伊达斯建筑论坛,为全球废弃矿场改造利用提供中国智慧。缙云选择让遗产“活”在当下:不刻意抹去工业痕迹,也不追求大拆大建,而是用最小干预、最精提升激活最大价值。

昔日的废弃采石场,如今化腐朽为神奇,衍生出书房、演艺等旅游新业态,成为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在这里,工业痕迹与文化活力共存,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