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襄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秉持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扎实推进并圆满完成2025年襄阳市丰水期地下水监测工作。这不仅为全市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更以“守护一方水安全”的实际行动,为湖北省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打造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基层实践力量。
丰水期是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关键窗口期,准确掌握此阶段水位、水质等核心指标,既是评估地下水资源储量、分析水循环状况的基础,更是保障区域供水安全、支撑产业发展的前提——这与湖北支点建设中“强化生态安全屏障、夯实高质量发展资源底座”的要求高度契合。此次监测任务覆盖范围广、攻坚难度大,涉及3个国家级、15个省级监测点位,全面覆盖襄阳城区、近郊、工业园区及重点水源保护区,精准锁定全市主要地下水分布区域,相当于为襄阳地下水资源做了一次全面体检,为区域水资源统筹调配提供了数据标尺。
为确保监测数据精准可靠,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国家《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把好每一道质量关:携带沉重仪器深入各点位,仔细清理监测井周边杂物,规范洗井,反复核对水位数据;水质采样环节严守无菌操作标准,做好样品标识与保存,确保每份水样符合实验室分析要求。面对偏远点位交通不便、蚊虫肆虐、毒蛇出没等难题,团队提前规划路线、高效调配人员和设备,在保障其他监测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一个多月连续奋战交出亮眼答卷——截至8月27日,共获取地下水水质样品18份、现场监测数据和勘察资料18组,覆盖水位、水温等9项现场指标及硫酸盐、氨氮、总硬度等15项必测指标。因此次工作需要采集挥发性有机物,为保证采集样品不受污染,现场监测人员在面对复杂现场时不敢使用任何驱蚊液等用品,只能任凭蚊虫叮咬。
目前,所有监测数据已初步整理完毕,水样已全部移交实验室开展水质全分析。后续结合历史数据形成的监测报告,不仅将为襄阳市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推进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更将通过“点上监测、面上赋能”,为湖北省统筹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提供基层数据支撑。
此次任务的圆满完成,既是襄阳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的生动体现,更是湖北支点建设“基层发力、上下联动”的缩影。未来,随着监测数据持续赋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襄阳将进一步筑牢水安全屏障,为湖北打造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