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站在山东省潍坊市北部潍河入海口,从西岸的茫茫海滩上远眺,一望无际的柽柳郁郁葱葱,海滩披上了绿装,生机覆盖了荒芜,曾经的盐碱荒滩已化作一道蜿蜒的绿色屏障。作为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这里有全国唯一的柽柳林生态系统。
潍坊,这座依海而立的城市,拥有158公里海岸线、1289平方公里海域。如何提升人民群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潍坊市以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为抓手,加强陆海统筹和区域联动,实现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海里,根子在陆上。我们紧紧抓住入海污染管控这个‘牛鼻子’,以入海河流、入海排污口和海水养殖尾水为重点,构建起全链条、多层级的海洋污染防治屏障。”潍坊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张艳芹向记者介绍,以入海排污口管控为例,他们将341个入海排污口纳入监管范围,全面推行排污口“身份证”式管理,同时借助无人机巡查、智能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向海图强,生态先行。潍坊实施小清河、白浪河、潍河、胶莱河等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拆除老河口的盐田,实行“退围还滩”,每年放流中国对虾、海蜇、梭子蟹、半滑舌鳎、牙鲆等各类苗种近8亿尾(只)。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涵养了沿海生态环境。
在寿光市老河口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中,潍坊通过系统规划,综合实施海滩养护、植被恢复、湿地修复等一系列措施,拆除盐田224.77公顷、治理互花米草206.81公顷、恢复牡蛎礁33.45公顷、生态化改造海堤4公里,有效提升了沿海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海岸生态防灾减灾能力。
“鱼鸥翔集”生态美。潍坊对“蓝绿”的理解不止于感官,更在于致力把绿色发展和经济发展相融合,在绿色发展中寻找机遇,在抢抓机遇中见证改变,从践行改变中转化优势。
走进山东乐道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连片的肉苁蓉长势喜人,工人们穿梭在种植区,忙着除草、浇水。公司办公室主任赵传胜告诉记者,他们种植的肉苁蓉年产量达30吨,产值近1200万元。
肉苁蓉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药用价值极高。如何让这株“沙漠人参”在盐碱地上扎根生长?山东乐道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联合科研团队从攻克盐碱地种植肉苁蓉难题开始,首创“柽柳+肉苁蓉”林下种植模式,将肉苁蓉“嫁接”至柽柳根系上,这种复合生态系统不仅可以有效改良土壤,还能遏制土壤盐碱化的蔓延。
生态与经济共赢。滩涂湿地、牡蛎礁和盐沼植被的快速恢复,提升了渔业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促进渔业养殖、捕捞等产业发展。海洋生态环境的提升,为当地营造了更加美丽和多样化的海洋景观,吸引着更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旅游。
守护海湾,守护蔚蓝,160公里的海岸线宛如一条蜿蜒的生命线,万物繁荣生长,一幅幅怡人景象点衬着潍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画卷,让蓝绿交融、人海和谐的美好憧憬不断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