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生态环保铁军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7-24 11:52:03 浏览()次

汉江碧波如练,天空澄澈如洗。一组亮眼数据成为湖北襄阳生态答卷的最佳注脚:上半年优良天数比例71.8%,同比提升2%;汉江干流保持Ⅱ类水质,15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离不开襄阳生态环保铁军以责任担当筑牢绿色屏障。

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在服务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项目的一百多个日夜里,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兴发项目服务专班以“急项目之所急、解发展之所忧”的实际行动,全力护航项目顺利签约落地。

这只是襄阳市生态环境局扎实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襄阳市生态环境局聚焦能力短板,构建起分层次、分类别的“过关式”精准培训体系,围绕项目建设、绿色金融、碳市场建设等关键领域,连续举办3期专题培训,为干部队伍带来新理念、新知识。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干部罗鹏凯说:“培训内容丰富,接地气,专家们掰开了说、揉碎了讲,受益良多。”

此外,襄阳市生态环境局还制定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方案,创新实施案卷“三审制”(交叉初审、第三方复审、市级终审),完成58份案卷评查,整改问题100余项。分层开展执法业务能力培训,上半年完成部级线上培训1期、省级集训2轮、市级案卷评审培训式比武两场,覆盖执法人员200余人(次)。

优化队伍结构的“组合拳”同步发力,激活队伍建设“一池春水”。襄阳市生态环境局8名干部获调整任用,10名干部实现职级晋升,一支结构优、活力足的生态环保铁军挺膺担当护发展。

推进“美丽襄阳”建设

服务襄阳发展大局,襄阳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保铁军这支队伍展现出超强的规划力与执行力。

高标准谋划“美丽襄阳”蓝图。襄阳市生态环境局组建专班,集智聚力,制定落实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实施方案,明确22项措施、32项年度重点任务,探索“美丽襄阳”建设路径;编制“十五五”环保规划,积极争取13个支撑项目纳入省级储备库。

全域推进“美丽襄阳”建设。编制《襄阳市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216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102个村完成环境整治,4条国家监管的黑臭水体销号,66条中央试点治理水体预计年底告别黑臭,保康、谷城、枣阳申报整县(市)推进美丽乡村先行区。

筑牢立项争资基础。聚焦“两重”“两新”以及环境治理能力提升,成功争取中央资金1.62亿元,6个化工园区通过省级复核,高新区、宜城EOD项目入选省级库。

许可改革赋能增效。核发排污许可证916张,完成6871家排污单位排污登记管理,实现工业噪声与工业固体废物100%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排污权交易活跃,上半年成交103笔,成交金额380.03万元。

刚柔并济护发展

近日,襄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唐绪东带队对一家信用预警企业开展“无感式”检查。他们提前锁定线索,对在线监测数据进行比对,现场行动迅速高效,最大限度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查实问题后,他们并没有“一罚了之”,而是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帮助其对接环保技术单位进行信用修复。企业最后也心服口服、承诺加速整改。

“处罚不是目的,守住生态底线、引导绿色发展才是根本。”唐绪东对队员们说,上半年,襄阳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规范“双减双定”“一码统管”等7项长效机制,立案查处45起环境违法行为,处罚款227万元,移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件,形成强大震慑。

同时,对2064家企业实施环境信用分级管理,指导43家企业修复信用;对127家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实施柔性监管,办理免罚案件5件,免罚金额39万元。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蔡金海表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切实履行好守护绿水青山的重大使命与责任,闻令而动、迎难而上、善作善成,谋定快动、真抓实干,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襄阳”新篇章。

 

编辑:邹祖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