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污水管网通过增加处理水量,小时流量从2500立方米增加到2900立方米,实现中途泵站液位由5.2m降至4.5m低液位运行的效果。”近日,新一轮强降雨开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益民水处理有限公司中控室内操作人员正在报告污水处理预降液位情况。
这是通州区汛期“兵法手册”——《通州区水环境质量预警和应急管控方案(试行)》出台后,通州区水环境管控工作实战场景之一。为精准应对汛期水环境风险挑战,打赢汛期水质防控的“主动仗”,通州区水环境管理从被动预警转向主动防控。
分级预警、提前响应
据了解,此次“兵法手册”构建的“监测—预警—管控”闭环机制,打造了治污“快速反应链”。根据水环境质量状况及降雨量预测,建立起由低到高Ⅲ级(黄色)、Ⅱ级(橙色)、Ⅰ级(红色)预警体系。
气象预警,打出提前量。气象预警的关键在于“快”,当气象预测未来2天将出现大雨及以上级别降雨情况时,达到启动预警条件,先行采取加大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预降管网液位、加强农污设施运行管理等管控措施,为水环境质量风险防控打出提前量,争取主动性。
水质预警,划出精准线。依托全区水环境自动监测网络,结合手工监测的精准补充,精准锁定污染范围,实现“问题出现在哪里,管控就跟进到哪里”,避免“一人生病,大家吃药”的全覆盖、无差别管控。
管控精准、标准细化
此次“兵法手册”侧重于分类施策与靶向治理精准性,围绕重点断面管控区域内的工业企业(直排企业)、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业面源、河道巡查管护、船舶港口6类112个污染源,通州区一一明确责任主体及应急管控措施。
工业源严监管防风险,采取日常巡查、抽查、暗查和交叉执法等方式,严厉打击排污单位向河道直排、偷排等违法行为,督促工业企业储存仓库(堆场)配备防雨防渗设施,防范雨水冲刷、浸泡导致污染外排。当触发水质超标预警时,组织涉水直排企业落实减量排放措施,压降入河污染物总量。
生活源增收集控排放,加大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降低各污水处理厂调节池和管网液位高度,最大限度收集处理城镇管网污水。当触发水质超标预警时,对照关联断面的超标因子,控制污水处理厂排放浓度。
农业源勤运维查管理,断面周边71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合理增加运维频次、投药量,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明确超标期间出水浓度限值。根据雨量预测及时发布通知,指导农户合理规划施肥、施药时间,避免强降雨导致肥水下河造成肥料浪费和水体污染。对27家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水产养殖场开展检查,确保合规处置、达标排放。
明确责任、强化操作
通州区统筹镇街属地责任与部门专业力量,联动响应,快速构建起水质“防护网”——气象部门负责汛期降水预测,为预警提供气候数据支撑;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工业企业污染防控,住建部门管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水利部门强化水体调度,交通运输部门抓好水上移动源,农业农村部门管控面源污染,镇街各司其职、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同网络。
一份好用的汛期“兵法手册”,应兼具预见性、灵活性和执行力。目前通州区汛期水环境管控已进入实战阶段,通州区正“以正合,以奇胜”的战术转化为可操作的实操宝典。
“我们必须以零容忍态度、钉钉子精神狠抓水质管控工作。进一步强化全流域监测预警,加密重点断面水质监测频次,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动态化、智能化监管手段,在本质治污、节水活水、生态修复方面持续发力,真正将水清岸绿的生态蓝图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局长邵向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