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秸秆禁限烧管控巡回指导组第四组在沅江市共华镇巡查指导,充分肯定了共华镇在秸秆禁限烧管控工作中采取的积极举措。据了解,共华镇今年截至目前未被省市通报一处火点。
共华镇地处沅江市北部,全镇人口7.3万人,以务农为主,耕地面积13.8万亩,其中水稻种植12.4万亩,占比89.8%,属典型的湖区农业大镇。
秸秆禁烧工作事关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华镇党委、政府提高政治站位,主动精准施策,围绕“宣、压、巡、用、奖”五个维度,构建起全方位治理体系,推动秸秆从“生态包袱”向“绿色财富”转变。
立体宣教,筑牢“不愿烧”的思想防线。为扭转农户“图省事、习惯烧”的旧观念,共华镇创新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线下组织屋场会50场,开展“敲门行动”与农户面对面签约,悬挂横幅200余条;线上通过微信群精准推送政策信息7万余条,实现群众知晓率100%。同时,共华镇还组织挖掘宣传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动群众从“要我禁”向“我要用”转变。
压实责任,织密“不能烧”的监管网络。为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共华镇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田块”的网格化管理,将任务分解到人,压力传导到边,让每块田地都有了专属“管家”。
共华镇建立“党政同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体系,创新推行“挂图作战”和“一丘一策”清单化管理。镇纪委全程督导,年内已处分镇村干部4名,教育处罚28人,以铁的纪律确保责任落地。
科技巡查,构筑“不敢烧”的立体防线。共华镇打造“人防+技防”双轮驱动模式,每日组织34人开展地毯式巡逻,配备3台无人机、90%村庄实现视频监控覆盖。严格执行“1520”应急机制(1分钟发现、5分钟响应、20分钟处置),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共华镇还建立镇、村、组三级巡查机制,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每日组织34人开展全天候、地毯式巡逻。同时,组建19支应急灭火队,确保发现火情,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多元利用,拓宽“不用烧”的转化路径。针对不同种植结构,共华镇精准推行“碎草还田”“打捆离田”“灌水沤肥”三大处置模式。创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市场化机制,大力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

图为碎草还田。
截至目前,共华镇已完成秸秆打捆离田2万余吨,既满足了特色养殖需求,又实现了秸秆全量转化。同时,全镇已完成碎草还田3万余亩,离田利用6万余亩,灌水沤肥3万余亩,预计可实现经济产值一千万元。
精准奖补,激活“自愿用”的内生动力。在秸秆禁限烧管控工作中,共华镇政府为了更好地鼓励农户,设立1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对成效显著的示范村给予重点扶持;严格执行每亩35元的深翻耕作业补贴,让生态红利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以奖代补”“作业补贴”双重激励,形成了“政策拉动—示范带动—整体推动”的良性循环。
“我们要让禁烧成果惠及全镇所有农户,让秸秆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财富。”共华镇党委书记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五维治理”经验,在渠道拓展、政策精准、监管深入上持续发力,不断完善秸秆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邹祖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