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作弊10家燃煤企业罚金达5亿多元(图文)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7-24 23:56:04 浏览()次

  ◆邵志媛

  国家发改委日前再一次给脱硫设施未正常运行的企业开出罚单。据了解,这张罚单涉及10家燃煤电企业,罚金总额高达5.19亿元。发改委信息显示,根据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1月联合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全国脱硫电价专项检查的通知》,各地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对全国所有燃煤发电企业2013年度脱硫电价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发现,部分燃煤发电企业存在擅自停运发电机组脱硫设施、脱硫设施未能与发电机组同步投运、享受脱硫电价补贴但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问题。

  这是继环境保护部之后,又一个部委向“脱硫作弊生”开出罚单,给那些领取政府补贴的企业再次敲响了警钟。

  追缴的作用有多大?

  大唐参股子公司再被罚,阳城国际曾因“擅自拆除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控设备”被罚

  截至目前,各地主管部门已对违规的燃煤发电企业脱硝电价款进行扣减和罚款共计5.19亿元。

  上榜燃煤企业名单包括阳城国际、内蒙古上都发电有限公司、包头东华热电有限公司、江苏金坛加怡热电有限公司、江苏苏州惠龙热电有限公司、青海桥头铝电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源热电有限公司、河北邯郸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宁运河发电厂、广东粤华发电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被罚金额从29万元到1.25亿元不等。

  其中问题最严重的是阳城国际,发改委信息显示,其1、2、3、4号机组脱硫投运率均低于80%,4个机组脱硫设施未同步投运,涉及上网电量合计18.01亿千瓦时。

  阳城国际为中外合作企业,其中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有参股。据报道,公司此前曾因“擅自拆除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控设备”被定性为环保违法,山西省环保厅当时对其下达过35万元的罚单。

  “十一五”期间,国家给出了脱硫补贴电价的优惠政策,但有些企业拿了补贴却不干活。此前,环境保护部对去年脱硫数据造假的19家企业予以处罚,这次发改委再开大额罚单。

  “此次政府调控手段只是增加了处罚力度,但仍是事后‘追缴’而已,污染已经成为事实,企业缴纳了罚款,环境也没有得到改善。只不过违法成本的增加能够让企业意识到守法的重要性,否则贪了芝麻丢了西瓜。”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表示。

  罚单能否根治问题?

  脱硫补贴相当于政府与企业签订合同,企业违约须受罚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电企脱硫问题由来已久,从目前国家相关部委的追缴、处罚力度来看,在脱硫问题监管上的确有进步。

  业内人士说,虽然发改委运用的是行政处罚手段,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可以看成是市场行为,相关部门运用补贴政策来促进煤电企业进行脱硫作业。这就相当于政府部门与企业签订了一份“合同”,企业在履行这份“合同”的时候出现了违约行为,政府部门要求企业将未按“合同”要求履约的那部分资金退还并支付“违约金”,这就是一种市场行为,也是企业间合同违约时最常见的处理方式。

  不过,乾坤大略网主编曹久强并不认可这个观点,他说,这还是政府用看得见的手在干预经济。

  “因为这主要是针对环保的,环保领域属于公共领域。市场对于公共领域是失效的。这是政府为保护环境、督促企业转型采取的行政手段。而且这个合同是不对等的,企业没有选择权。这种补贴也是行政手段,企业也没有不接受的权利。”曹久强表示。

  煤电企业脱硫问题由来已久,国家这种调控手段,是否真能起到作用?

  侯宇轩认为,这种调控手段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其他电厂不想惹祸上身也开始积极整改,但如何保证电厂环保的持久性才是根本问题,脱硫设施运转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由此可以看出,政府运用行政手段一次次开出的罚单,并不能根治整个行业存在的根本问题,关键还要看企业。

  企业如何才能不上黑名单?

  罚单与成本之间的权衡左右企业环境行为

  “煤电企业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负荷运行达不到70%以上,根本没有盈利。负荷运行成本本来很高,利润很低,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环保设施运行也会增加成本。使用脱硫设备,在运行当中也会增加负荷,运营的成本相应地又会增加,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全国绿色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沈新榕主任表示。

  侯宇轩也认为,罚单与成本之间的权衡是企业做出违法行为的依据,只有当罚单远远高于成本,才会让企业不再愿意冒险做违法排污的事情。在他看来,政府只有不断加大处罚力度,并且加强检查频率,才能让企业放弃铤而走险。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下一步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突出检查重点,督促发电企业提高环保设施运行水平,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进一步好转。同时要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继续加大处罚力度,对情节严重的价格违法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沈新榕表示,对于企业来说,最令其头疼的问题就是资金来源,一些企业投入生产运营,本来就是靠银行贷款支撑,而如果再添置环保设备的话,资金问题就需要考虑。

  不过,他也给出了建议,国家可以在银行贷款方面多给予一些政策,企业要生存,就要生产,不能正常运营的话,就会陷入更大的恶性循环。

  企业该怎么做才能不被列入罚款黑名单?“企业应明确环保方针,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降低污染排放,或是采购环保设备对污染物进行处理。虽然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但是从长远来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门槛的提升以及消费者环境意识的提高都会对优先进行绿色升级的企业有利。”侯宇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