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稳步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呈现出开放单位数量不断增加、开放形式更为丰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热情不断高涨的良好局面。2021年1月至今,全省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采取“线上+线下”形式累计接访1460次、18.6万人次。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
紧扣主题活动集中开放。一些州(市)生态环境局在每年国家安全教育日、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分类指导相关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设置“水资源保护”“环境监测”“垃圾分类”“危险废弃物和电子废弃物安全处置”等开放主题,集中面向公众开放,提升了开放效果。例如,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已建成云南省环境执法干部实训基地,并跻身国家首批石化行业环境保护设施开放基地,在六五环境日、质量月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媒体公众开放日等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公众开放活动更加规范,影响范围更加广泛。
针对重点群体增强设施开放实效。一些州(市)生态环境局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般群众、学校师生代表等到污水处理厂、生态环境监测站、危险废弃物和电子废弃物安全处置场等单位参观学习,切实提高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对环境监测、污水处理等的认知度,增强其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例如,在普洱市“治污·连心桥”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志愿服务项目中,普洱市生态环境局与普洱学院合作采取“公众开放+楼栋党建”“公众开放+科普教育”“公众开放+科研教学”等形式,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开放形式。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文山生态环境监测站开放活动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创新形式扩大设施开放效应。一些州(市)生态环境局指导各环保设施开放单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公众开放。通过抖音平台直播云开放,制作环保设施开放VR视频、H5海报等新媒体手段切实提高公众参与度。例如,昆明市2024年拍摄制作的“厅局长带你走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宣传片,浏览量超过10万人次。昆明三峰再生能源发电有限公司通过录制“环保设施线上游”视频(在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微信公众号播出)及举办“世界地球日”抖音直播等活动,吸引了约50万人次线上参观学习。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