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生态修复项目助力,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焕发生机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4-22 08:22:57 浏览()次

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的美誉,具有防风消浪、促淤护岸、固碳储碳的生态功能。在红树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海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保护和修复红树林的行列,成为守护红树林的“卫士”。

在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随着生态修复项目的不断推进,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如今一派勃勃生机。

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三亚市海棠区,于1999年经三亚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总面积为292公顷。保护区的水系主要由铁炉港和龙江港构成,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共有红树植物17科26种,其中天然分布17科24种,引种栽培2科2种。原生红树植物24种中真红树植物15种、半红树植物9种,占中国红树植物总数的66.67%。

同时,保护区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榄李的唯一天然分布地,目前野外植株仅余古树9株。这里是国内红榄李、榄李、海莲、瓶花木、木果楝等树种最大个体分布区,红树林的古老性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少有。

自2015年起,三亚市政府安排1500万元用于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三亚河红树林保护区生态修复,其中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造林350亩,种植红树林约38万余株,建立红树林苗木繁育基地50亩,培育红树林苗木约50万株。为加强红树林管护,安排常驻护林员对铁炉港保护区进行日常巡护管理。

随后,三亚市对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退塘还林(湿)及生态修复工作,制定了《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退塘还林(湿)实施方案》,积极主动与海棠区对接,启动了铁炉港退塘还林(湿)生态项目。截至目前,海棠区已在保护区内清塘等1600多亩,项目已完成平整养殖塘围坝、河道疏浚及宜林地造林,造林面积419亩。

2021年3月,经市发改委批复立项,实施了三亚市铁炉港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工作,抚育和管护现有红树林164.2亩、种植红树林295亩、建筑垃圾清运58.57亩,开展人工防除入侵物种及有害物质工作1项,于2023年3月完成竣工验收。

2024年,海南南部典型热带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的子项目——铁炉港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开始实施,目前已基本完成拉关木以及无瓣海桑清理工作,正在进行分区四微地形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