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精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0-03-16 18:28:15 浏览()次

  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国内企业也快速进入复工状态,各地复工率快速回升。各地生态环境部门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有关要求,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充分利用遥感检测、在线检测、视频监控、用电监控、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运用“智慧+”“云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等环境监管手段,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科技化精准化水平,助力复工复产企业防疫、发展、环保“三步齐走”。

  从“督企”到“帮企”,科学精准助力复工复产

  日前,河南省驻马店市生态环境局通过“云视讯”视频会议平台,详细听取天方药业二分厂、华中正大等一些市重点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会议过程中,相关业务科室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逐一回复。

  “督企”和“帮企”,在驻马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郭丽君看来,“督和帮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河南,郑州、洛阳等地的生态环境部门纷纷以网络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召开“企业服务日”活动,深入了解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和污染防治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倾听有关涉气、涉水企业困难诉求,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全力支持复工复产。

  在河北,邯郸市生态环境局永年区分局紧盯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计划,系统梳理重点环境治理工程和企业清单,以落实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条件为前提,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派驻20个环境监察中队,通过一对一的线上指导、一对一的定点线下督导等方式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江苏盐城新宇辉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改造升级项目就面临着融资难题。得知企业困难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协调江苏银行,为项目提供了3500万元“环保贷”低息贷款,助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

  从“线下”到“线上”,更高效更便捷

  “评估单位粤风环保已上线”,“建设单位创莱纤维公司已上线”……伴随着提示音,一场特殊的建设项目环评专家评审会日前在广东省佛山市生态环境局三水分局举行。

  屏幕上,来自广州、佛山等地的建设单位、技术单位、评估单位、专家和管理部门等人员,通过网络会议软件连线的方式,对三水区创莱纤维公司项目进行专家评审。

  两小时后,主办方将会审结果告诉企业方。“没想到没有因为疫情而耽误,这么快就组织评审了。”创莱纤维公司安环经理廖崔帆既高兴又意外。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项目审批,包括佛山在内的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实行“不见面”审批,用现场照片、视频录像、视频直播等方式代替现场勘探、集中会议进行技术评估,极大地提高了审批工作效率。

  这种“不见面”的评审方式同样运用于重点、重大工程。湖南长沙星城 500kV 变电站主变更换及扩建工程是惠及民生的省重点项目。由于现在正处于疫情关键时期,不能按常规开展现场踏勘及召集各方进行集中评审,但项目审批、建设不能延误。生态环境部门确定采取“函审+视频会审”方式,对项目进行评审。

  “从上传资料到连线评审,只用了短短5天,效率太高了。”建设单位代表大为赞叹。

  以“智慧+服务”为企业开展环保体检,实现服务“点对点”

  “牧羊人实业公司等3家皮革企业在废水治理设施活性污泥性状、在线监测设施恢复等技术方面存在困难,相关服务指导小组成员赶紧联系并帮忙解决。”在浙江省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的一楼指挥大厅内,LED显示屏上实时播放着全市重点企业的生产运行、污水排放等情况。

  “‘智慧环保’系统管理员可以对企业复工复产问题进行远程收集,并直接通过系统调取企业废水、废气、污泥处置等现场视频,同步在线数据。生态环境部门可以快速掌握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问题。”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智慧环保”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信息化服务作用,通过大数据分析查找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存在的问题,在线与企业联系人进行对接,服务小组现场上门“点对点”帮扶,有效解决复产中的燃眉之急。

  除了浙江,广东、河北等地生态环境部门也深挖信息化、大数据的价值。

  在河北廊坊,大数据分析则来源于分表计电系统。通过分表计电系统用电量比对,廊坊市对有复工迹象的113家涉疫物资生产、民生保障类企业,围绕疫情防控方案、涉危废物存储、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各类药剂加注投放、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排放情况和环境管理制度6个方面问题,逐一开展现场帮扶。

  在河南、安徽、湖南、湖北等地,生态环境部门利用“互联网+智慧环保”信息平台不断创新环境监管模式,让辖区内所有重点污染源、重点区域的环境动态,24小时都处于生态环境部门的监控之中,监管区域大、执法人员不足等困难将得到有效缓解。

  同时,“互联网+智慧环保”信息平台的深度应用倒逼企业狠抓污染物排放的自我监管,变事后监管为事前预警。

  一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一方面,企业看到了‘智慧+’环保带来的信息化的价值;另一方面,‘智慧+’环保也搭建起了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的桥梁,来自生态环境部门的服务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