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责任,有力推进依法治污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0-01-08 18:20:06 浏览()次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一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依法治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决战之年,必须严格坚持和遵循依法治污。

  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愈加完善。已有法律的修订、新法的出台、地方性法规的落地等,都为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无论是在推动日常环保工作还是对企业进行监管时,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执法也更加规范,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个别地方依然存在守法意识淡薄、法律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治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政府履责和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比如,一些企业没有取得环保手续却长期违规生产;为了监测数据“好看”,江西省新余市飞宇国控站点、河南省信阳市南湾水厂国控站点喷淋干扰环境监测等。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通报的典型案例中,某省违法实施大量围填海工程、某省在自然保护区内大量违规审批和延续采矿探矿权、某市非法倾倒污泥侵占破坏国家级公益林、某市政府违规干预执法致使违法建设行为长期未得以制止等,生态环境保护乱作为现象突出。这些做法不仅有悖于法律法规的要求,也影响了污染防治的进程和效果,特别还对一些地方的政府公信力造成了损害。

  依法治污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环保工作的迫切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党委政府、各监管部门、企业应共同守住法律底线,夯实法律赋予的责任,严格执行法律规定,让依法治污更加有力推进。

  依法治污,依法行政是关键。环保政绩已经成为检验地方党委政府执政水平的必考科目和必答题。在制定污染防治政策时,应首先尊重法律、于法有据。当前,污染防治工作进入攻坚期,要想渡过“深水区”、啃下“硬骨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正视问题,运用好法律武器,依法决策、依法履职。有些地方未充分依法履行责任,一念之差为污染行为大开绿灯,一时手软让污染责任人逍遥法外,进而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宁夏中卫市腾格里沙漠边缘多年来遗留大面积污染物、海南澄迈县肆意围填海和破坏红树林等诸多环境问题中,表面上看是企业的问题,但政府的疏于管理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尤其要把握好用权的“度”,避免“拍脑袋”“一言堂”“走过场”等任性用权的行为。比如,一些地方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遇到检查、督导时,搞“形式主义”,采用伪装的方式应对环保检查,闹出“矿山刷绿漆”“盆栽式复绿”“岩石铺草皮”等笑话,这些都是没有落实依法行政的严肃教训。各级政府应首先知法懂法用法,以依法行政为表率,有效帮扶企业,才能赢得企业认可,引导其依法落实治污主体责任。

  依法治污,各部门依法监管是保障。严格监管执法是法律赋予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在规范执法方面,生态环境领域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过程全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规范适用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行差异化监管等。市、县级生态环境部门也已建立起“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制度、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一企一策”制度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生态环保”的格局下,环保工作并非只是环保部门一家之责,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工商监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住建部门、水利部门等都对污染防治负有相应的工作职责。比如,河北省政府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了省政府26个部门负有151项监管职责;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中涉及18条规定,省直37个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权责明晰。各部门在开展行政审批、监管、督察、监测、治理、处罚、追责等具体工作时,都应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切实担责,做到污染防治工作横向全面铺开,密织依法治污的防护网。

  依法治污,企业落实治污主体责任是根本。企业既是污染物排放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重要一环,任何企业都不能以侥幸与观望的心态逃避环境治理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承担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害的责任。企业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是从污染源头上抓依法治污,既是法律责任、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实现高质量长远发展的现实要求。

  目前,各地为推动企业治污,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目的是要激励企业主动作为,提高自身环境管理水平,走绿色发展之路。在法治时代,企业如果继续牺牲生态环境搞生产,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更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突出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坚才能力度不减。夯实党委政府、各监管部门和企业的责任,才能让依法治污有力推进。在新的一年里,要用法律的武器整治违法排污行为,靠法治的力量保卫绿水青山净土蓝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