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即将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北部帕拉州首府贝伦市召开。
当地时间11月4日,巴西总统卢拉签署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法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期间将巴西首都从巴西利亚临时迁至贝伦,时间为2025年11月11日至21日。
这一罕见的行政安排,让这座亚马孙河畔的城市成为全球焦点,为即将召开的COP30注入更多悬念与期待。
“气候新都”:具有象征性和政治性
巴西政府在公告中明确指出,此次临时迁都“具有象征性和政治性,除了突显巴西对全球气候问题的承诺外,还强化了亚马孙在国际环境议程中的重要性”。
在此期间,巴西总统以及各位部长、大法官签署的文件和法案需正式标注“于贝伦签署”。
贝伦位于亚马孙雨林地区。作为“地球之肺”,亚马孙雨林占据全球森林面积的20%,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占陆地吸收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保护状况直接关系全球气候走向,而贝伦正是这片雨林的交通与经济枢纽。
有观点指出,贝伦这座亚马孙流域城市被选为COP30主办地具有象征意义,标志着全球气候议程将特别关注热带生物群落和全球南方的生态恢复。
“早在1992年就有过象征性迁都里约热内卢的先例,旨在向国内外发出信号,表明巴西对这一重大事件的重视。”迁都法案报告人、众议员若泽·普里安特曾表示,COP30将巩固巴西在气候和环境外交领域的先锋地位,这一地位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便已确立。
记者注意到,事实上,贝伦早已是亚马孙保护议题的国际对话场。2023年8月,亚马孙合作条约组织成员国在此召开峰会,通过包含113项目标和原则的《贝伦宣言》,成立“亚马孙打击毁林联盟”并设立45亿雷亚尔环保融资机制。2009年,世界社会论坛也曾在此聚集150国代表探讨环境议题。
正如当地学者所言:“当各国代表在贝伦讨论气候未来时,这座城市本身就是雨林保护的活标本。”随着COP30的临近,这座“赤道明珠”正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着人与自然共处的新答案。
目前,贝伦也正全力迎接即将举行的COP30 。当地政府与社区正在从基础设施、文化展示与城市形象等多方面进行准备,以展示亚马孙地区的独特风貌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核心议题:从目标更新到资金破局
随着COP30的召开,全球目光将投向巴西,这也是气候大会时隔十多年后再次回到南美洲。这场被寄予“巴黎2.0”厚望的会议,需要各国提交更具雄心的2035年气候行动计划,并在资金、适应等核心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记者注意到,从巴西公布的30项关键目标“行动议程”及主题日安排可清晰看出,“成果交付与包容性实施”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主题。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长聘特聘教授于宏源曾公开表示,COP30被视为“从承诺到兑现”的里程碑,各方聚焦既有目标的落地,而非设新目标。
作为《巴黎协定》十周年的关键节点,COP30要求各国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联合国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25个国家已提交或宣布新目标,排放量占全球近80%。
然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要实现1.5℃的温控目标,到2030年全球需要减排42%,到2035年需要减排57%。目前,各国提交的第三轮NDC目标与这一要求仍存在差距。
资金是推动全球气候行动,特别是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生命线,也将是COP30需要解决的分歧点。
去年,在阿塞拜疆召开的COP29达成了“巴库气候团结契约”。各国同意在2035年前,由发达国家主导提供至少每年3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同时鼓励各方共同努力,使资金规模增长至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然而,多项研究显示,仅靠每年1.3万亿美元的气候资金,无法满足全球气候行动的资金需求。
此外,还有若干重要问题亟待在COP30进一步明确。东道主巴西将亚马孙保护融入大会核心议程,计划提出“热带森林永久基金(TFFF)”方案引发广泛关注。该基金拟通过政府赞助与绿色债券组合筹集1250亿美元,每年产生30亿—40亿美元保护资金,其中至少20%直接惠及原住民。
中国主张:坚守多边主义,开展更加广泛而有力的国际合作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国一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
2025 年,习近平主席先后两次出席联合国气候主题峰会并发表视频致辞,彰显了中国领导人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高度重视,为全球气候治理和中国绿色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
前不久,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这是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近日召开的第九届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上表示,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对于开启下一个十年全球气候行动与合作至关重要,希望各方支持巴西将贝伦大会办成一届遵循原则、讲求公平、倡导正义、稳妥务实、促进合作的缔约方大会。
近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明确了中方关于COP30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报告指出,大会应发出积极信号,提振多边进程的信心。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多边主义是唯一正道。在当前形势下,各方应坚定对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携手推动COP30排除各种干扰,发出绿色低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多边主义不可动摇的强烈政治信号,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反对政策倒退。
报告提出,坚守并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制度基础。强化落实是COP30的主基调,各方应遵循其目标,体现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充分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历史责任、发展需求和国情能力方面的差异,坚持《巴黎协定》确立的国家自主贡献的制度安排,统筹平衡推进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五大要素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