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贝加尔湖永葆圣洁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9-06-26 13:19:11 浏览()次

  “因为历史和情怀等因素,对不少中国游客来说,贝加尔湖是个特别的地方。不只是中国,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为贝加尔湖的旖旎风光而着迷,所以我国对湖区的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俄罗斯科学院海洋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萨波日尼科夫在近日举行的中俄生态理事会专家研讨会暨“绿色丝绸之路”生态环保国际合作活动期间告诉记者。

  会议期间,中俄两国不少代表就自然保护区内的水环境保护、海洋及淡水中塑料垃圾降解等问题各抒己见,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让贝加尔湖还是人们心中那片圣洁的湖”

  狭长且弯曲,贝加尔湖像一轮弯弯的月亮,镶嵌在东西伯利亚南缘。在人们的印象中,贝加尔湖岸群山环抱,溪涧错落,原始森林带苍翠茂密。对中国游客而言,苏武牧羊的故事更加深了他们想对这里一探究竟的初衷。

  这个长约636千米、平均宽度为48千米的湖区,总容积23600立方千米,占全球淡水湖总蓄水量的1/5,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在贝加尔湖周围,总共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湖中,而从湖中流出的则仅有安加拉河,年均流量为1870立方米/秒。

  “早些年,由于地理条件、气候等因素,湖区基础设施整体比较落后,随着来贝加尔湖自然保护区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逐渐发现了一些环境问题,于是开始设计并发布贝加尔湖修复项目等。”俄罗斯环境科学研究院科学方法中心主任布托夫斯基介绍。

  布托夫斯基向记者透露,当前俄罗斯联邦政府正在着力改善并恢复贝加尔湖区的水体面积。“我们希望到2024年达标水体面积能增加10倍。同时,湖区排污量减少30%,单日净水处理量达到35万立方米,有效减缓当前贝加尔湖的污染状况。让贝加尔湖还是人们心中那片圣洁的湖。”

  不仅是在贝加尔湖自然保护区,俄罗斯联邦政府还对包括伏尔加河在内的一些地区的水体开展了进一步研究和保护工作,从而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确保风景区的水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处于较高的保护水平。“在联邦层面自然保护区建设上,目前联邦级自然保护区有221个,预计到2014年增设24个,总数达到235个。”布托夫斯基表示。

  “也许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塑料降解难题”

  不论是在俄罗斯还是中国,不论是海洋还是淡水,塑料污染都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在中俄生态理事会专家研讨会上,萨波日尼科夫对水体中微生物与塑料垃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一些水域陆续发现的塑料垃圾让人担忧,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对水体内的微生物进行研究。”萨波日尼科夫说,“塑料垃圾的成分主要是聚丙烯和聚乙烯,两者结构类似,聚丙烯更易在紫外线和热能作用下氧化降解。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会在聚丙烯的表面丛生,太阳光的照射会使它们数量激增。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之间存在‘抢地盘’的行为,对整个结构进行更深一步分解挖掘,从而逐步将瓦解下来的聚丙烯进一步分解成小的微粒,将这些垃圾重塑成他们赖以生存的结构。”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容易老化的聚丙烯制品就是编织袋,长时间在太阳的照射下,编织袋很容易破裂。据萨波日尼科夫介绍,包括贝加尔湖在内的一些俄罗斯水体内含有数量不小的聚丙烯,他们希望能通过对这些塑料微粒进行加工及再利用,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微生物在水体中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遇到并栖息在聚乙烯或者聚丙烯的表层上时,它们就会定居在那里,通过繁殖不断扩张菌落面积。研究发现,意大利热内亚地区存在一些微生物混生的情况。如果对水中藻类或者其他菌落加以利用,形成塑料缝隙,那么塑料的降解过程将会进一步加速。” 萨波日尼科夫说,“如果对这些菌落加以研究,会发现他们的生长繁殖并不是无序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尝试利用这些特性,去调节微生物的生长过程,这也许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塑料降解的难题。当然,完全通过这个手段去解决塑料污染问题不太现实,但是如果中俄两国科学家在这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研究,这将是一个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