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牢自媒体流量的“堤坝”?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6-27 10:52:46 浏览()次

近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岩溶洞穴废弃物和水资源污染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属地政府对涉嫌环境违法问题立案查处,并迅速采取相关治理措施。这一污染事件得到属地政府高度重视并高效处理,抖音博主“渔猎齐哥”的实地调查与曝光发挥了重要作用。

“渔猎齐哥”目前已有近250万粉丝,今年以来,在生态环境领域公众监督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他依据粉丝提供的线索,陆续曝光了江西乐平工业园区废气扰民问题、湖北天门河污染问题等,有力地推动了污染问题妥善解决。

近些年,自媒体平台蓬勃发展,为各类网红崛起提供了肥沃土壤,其中不少环保网红已成为自媒体时代的生态新声。

抖音上的“理想青年—小辛”带领义工在长江、澜沧江清理白色垃圾,一年多来捡拾垃圾60余吨。B站UP主“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虽然并非纯粹的生态环保主题博主,但他凭借对动植物知识的专业讲解,让公众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微信平台上,“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长期聚焦荒漠化防治、生态保护项目进展等内容,引导公众关注沙漠生态修复。

众多环保网红活跃在自媒体平台上,以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方式,将专业性很强的生态环境知识转化为群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或者通过曝光,推动社会舆论监督,对非法排污企业形成威慑,促使政府部门加强环境监管,加速相关环境污染问题彻底解决。

当然,不少环保网红还存在专业知识储备不够、拍摄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但他们凭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依靠强大的传播力,用镜头丈量山河,用行动诠释担当,为生态文明建设鼓与呼,已然成了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民间同盟军。

然而,在流量带来的巨大利益诱惑下,环保网红群体中也出现了诸多乱象。有的网红动机不纯,打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旗号,实则是为了博人眼球,获取流量或商业利益。比如,某短视频平台曾出现网红为拍摄视频,刻意制造污染场景,然后对“清理”行为进行摆拍的情况;有的微信公众号为了增加阅读量、提升关注度,夸大生态环境问题,传播不实信息,误导公众。

在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开展公众监督方面,环保网红依托自媒体平台,有着巨大的网络传播能量。这股能量能否持续且正向发力,促进绿色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需要环保网红、自媒体平台、政府部门和公众共同发力,在自律、严管、引导和监督等方面再接再厉。

环保网红要守牢初心。不能被流量和利益所裹挟,要秉持专业、科学、负责任的态度创作内容。分享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要力求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要脚踏实地、避免作秀;曝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也要努力多角度客观反映实情。

自媒体平台应承担起监管责任。抖音、微信等平台要严格审查误导性甚至虚假性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对违规账号严肃处理。通过算法优化、扶持优质内容等方式,鼓励网红创新,打造多元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传播网络。平台还可以设立内容专项奖励,激励更多网红投身于生态环境宣传事业。

相关政府部门要引导和扶持环保网红健康发展。比如可为网红提供专业指导,组织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实地调研等活动,帮助网红提升专业素养。完善法律法规,为环保网红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也可以借助环保网红的影响力,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政策的知晓度和认同感。

公众要理性看待网红传播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对于摆拍和造假行为,要提高辨识能力,及时向自媒体平台反馈和举报;对于优质的内容,可积极进行分享和传播。通过公众的监督与支持,促使环保网红在传播绿色理念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