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育小区是什么?那是野生动物的家!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3-08-31 00:25:45 浏览()次

2021年以来,北京市在平原生态林中营建了318处生态保育小区,希望帮野生动物找回自己的家。在生态保育小区里,野草不拔除,落叶不清扫,树洞不填补,倒掉的树木不清理,尽可能降低人为干预。动物在这里可觅食、越冬和繁育,有吃有喝,还有安全的巢穴。

在北京永定河森林公园,笔者发现多座1米多高的小木屋,它们位于森林深处,远离人群。小木屋房间中填充了芦苇、枯枝等园林废弃物,这是昆虫的家。在自然界中,昆虫虽小,却扮演着重要角色,既能为花朵授粉,又能消纳清理粪便和尸体,还是很多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这些小木屋是昆虫躲避自然灾害、越冬、繁育、栖息的人造场所。

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坚持生态修复与保护优先,将园区分为封闭保护区、过渡缓冲区和开放体验区,在营建生态保育小区上,取得明显成效。在封闭保护区,把公园还给自然,打造完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供野生动植物生存。在过渡缓冲区,只对工作人员和一些科研工作者开放,进行一些研究。在开放体验区,每年仅在4月到10月向公众开放,每周开放3天,每天接待400名游客,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动物们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成为公园的主人。

有别于城市绿地、都市公园和郊野公园,生态保育小区不为市民提供游乐休闲服务,而是给野生动物创造更多生存空间,帮野生动物找回自己的家。

营建生态保育小区是一个比较超前的举措,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保护的角度来看,通过减少人为干预,让林地、绿地更多演替成天然林,能够减轻林地、绿地的养护压力,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长远发展来看,有利于提高林地、绿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更好地保护生物链、维护生态平衡。

营建生态保育小区,培养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因此,在保育方面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通过开展科普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形成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最大程度减少人类干扰,如不投喂不放生不涉足,保持原生态等。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野生动物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有责任保护好野生动物,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编辑:刘秀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