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三条底线” 促进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3-03-08 12:00:57 浏览()次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新的一年,在继续强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评要素保障的同时,还要强调守牢底线,其中要守住“三条底线”,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线,依法依规的底线,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向好不能变差的底线。

守好底线是生态环境领域长期强调的工作要求,再次强调并具体列出“三条底线”,进一步表明进入新发展阶段,生态环保工作更加不能松懈。守好底线,也就是守好了发展的绿色底线,高质量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保发展、守底线,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生态环保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与此同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预期目标,就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考量,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支撑服务保障好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向好的同时,守好生态环境底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十年来,我国在经济总量实现年均增长6.5%的同时,实现了污染物排放的持续大幅度降低。过去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在加大治污攻坚力度,充分发挥生态环保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的同时,积极服务“六稳”“六保”,不但为稳住经济大盘、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贡献了力量,也实现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些经验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而且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守不住生态环保底线,则会导致相反的结果。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曝光的诸多典型案例就证明了这一点。当一些地方将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约束置之脑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甚至想方设法突破底线,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生态敏感项目等时,不但会导致生态环境质量失守,也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都启示我们,底线即基本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的准则,不顾生态环境底线约束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保领域的“三条底线”作为重要关口和防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必须牢牢守住。

2023年伊始,随着一大批项目启动上马,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释放出积极信号;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2023年以及未来几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更大压力,部分领域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认真思考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如何发挥好职能,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准确把握经济总体形势,既要服务好重大项目,又要把好绿色关口。

具体而言,要把好环评审批准入关、排污许可关、监督执法关和督察问责关“四道关口”,对涉“两高”项目、生态敏感项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排放比较高的产业项目、涉圈水圈地造景的公园类项目、人民群众和社会反映强烈的项目“五类项目”严格审批、严格把关。始终校准把牢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不偏航、不失速,对突出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依规严惩重罚,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切实为稳经济促发展作出贡献。

编辑:李莹